首页 > 漳州 > 东山岛 > 东山新闻 > 正文

漳州东山最后的“三寸金莲”已百岁 仍耳聪目明

2013-06-03 16:19 来源:台海网 0

织渔网是老人的拿手活

织渔网是老人的拿手活

  她,经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是中国最后一代小脚女人的缩影。

  别看她是“三寸金莲”,正是踩着这双小脚,她把百余斤重的关公刀带走,免遭“文化大革命”劫难。

  她就是东山岛目前唯一的“三寸金莲”、100岁的陈素云。

8岁裹脚,嫁了黄道周后人

  虽然已100周岁,可陈素云不仅头脑清晰,连“三寸金莲”小脚也还很好使。

  陈素云,1913年出生于东山岛铜陵镇一个贫民家庭,具体出生日期她已记不清。8岁那年,在长辈的要求和当时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她开始被迫裹脚。

  阿婆回忆说:“当时幼嫩的小脚丫在长长裹脚布的紧裹下,只有一个‘痛’字。每天最盼望的是晚上解下裹脚布,泡泡热水,可以轻松一下。看到红肿流血的小脚丫,真不想裹。梦境中,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光着脚丫在沙滩上自由欢快地奔跑,像男孩子一样。”

  “真是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啊!”陈素云说,当时长辈们说,不裹脚就要当丫环,会被瞧不起,而裹了脚不但漂亮了,还可嫁个好婆家,不用下地干活饱受风霜、日晒雨淋。

  世俗的力量难以抗拒。从此至12岁之前,她足不出户,待在家里跟长辈学织网、绣花,尤其学会缝制那“三寸金莲”的小鞋、足杯和裹脚布。

  12岁后,她终于可以走出家门,随父母走亲戚、赶集、串门、拜神。18岁,她嫁给了黄道周的后人、深井村菜园底的渔民黄伯通,之后生了两个孩子。为了生存,她经常外出为渔船缝补布帆,赚钱贴补家用。

踩着小脚,救出百斤重关公刀

  陈素云虽然是妇道人家,但一副侠义心肠,不输给男人。

  在东山,几乎人人拜关帝,关帝文化深厚。但上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关帝神像被捣毁。当时53岁的陈素云,跑去关帝庙,在废墟中找到了一把重逾百斤的关公刀,悄悄拿走。夜里无人时,她用麻布将关公刀缠好,踩着小脚,爬上家门口的护墙,把刀藏在护墙上的榕树上,这一藏,就是12年。现在这把关公刀,完好无损,供奉在关帝庙内。

  而为了黄道周故居里一幅黄道周画像不被损坏,她曾偷偷地将画像藏在身上带走,连睡觉时都放在被子里。等事态平静下来后,她才将画像公之于众。

  40年来,她还不间断地将织渔网赚来的钱无偿拿出来,为关帝庙的关帝神像缝制、更换内外衣裳。

  如今,年纪大了,陈素云养成了自己的一套养生习惯:早晚念经拜佛,早上浇花拔草,闲时刺绣织网,中午必须休息,三餐十分清淡,晚上睡觉加杯牛奶。

  不可思议的是,她的绣工依旧了得:不用戴老花镜,就能轻松自如地穿针引线;织网时,坚韧的尼龙绳在腿上绕圈一扯就断,双手飞梭不用目视。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海峡两岸关帝节20日东山开幕
下一条:公务员口味变淡了 东山岛鲍鱼打五折没人买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