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村企“联姻” 撬动海洋经济杠杆
近年来,东山依托传统产业体系,紧扣地域特征,在村企“联姻”的助力下,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功打造一个个旅游新地标,推动“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海岛共同富裕样板,带动村强民富。敢闯敢拼、乘风破浪的东山人正奋力谱写海岛的乡村振兴美好华章。
走进澳角渔港,只见一百多艘钢质渔船在海面上整齐排列,等待着再次远航的冲锋号角,似乎在默默地讲述海边人家勤劳勇敢的耕海故事。
澳角村在龙、虎、狮、象四个小岛屿的守护下,安静地坐落于东山县东南部,依靠丰富的渔业资源,长期以海洋捕捞、水产品养殖、海产品加工为支柱产业。然而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行业内恶性竞争等制约了当地渔业的发展。
“要因地制宜做大做强做优地方特色产业。”在村里任职16年的澳角村党委书记林华忠说,为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村两委以创建“全国文明村”“全国最美渔村”“省金牌旅游村”为契机,动员所有渔船配套大型冰柜,发展冷链仓储,借力电商直播等平台,让海产品“游”上互联网,引领当地企业转型。因此,澳角村涌现出了一批以海源水产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优秀水产企业,形成了企业增效、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环环相扣的连锁良好态势。
“以前渔货上岸后新鲜度没法保证,1公斤平均只能卖10元,现在有了冷链仓储,渔货每公斤可卖到30元,每艘船一年能增加10万元到15万元的收入。”林华忠笑着说。
作为澳角村精深加工与电商销售企业的行业标杆,成功转型的东山海源水产有限公司是澳角村传统水产加工企业焕发活力的重要榜样。
福建东山海源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玉冰介绍,他自十年前回到东山,就投身企业的管理和变革中,人才培养、现代管理、自助创新、打造品牌等一系列措施让一个传统水产加工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方面,我们通过提升工作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吸引东山本地大学生回乡就业;另一方面,企业对本地100多种品类海鲜创建标准化生产和创新化营销,解决本地生产不规范、销售渠道狭窄等问题。”许玉冰说,目前,企业从业人员800多人,年产值5亿元,年纳税额1500万元,连续多年被东山县委、县政府授予“纳税大户”;同时荣获“福建省名牌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多项荣誉。
在企业的带动下,澳角村水产供销产业链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生产、供给、销售三位一体的新型产业结构,推动了加工企业集群发展,也极大促进了澳角村水产行业的繁荣兴盛。目前全村共拥有鲍鱼、对虾、海带和紫菜等养殖基地128家;精深加工及各类水产品收购、加工企业38家;电商企业超100家,从业人员近500人。
产业发展带动了村财增收,村庄也变美了。近年来,澳角村投入4000万元完成道路改造、亮化绿化工程、文化服务中心广场建设等,全面提升人居环境。
一应俱全的现代化渔业养殖、高标准打造的崭新村道、特色鲜明的渔家风情建筑、白墙黛瓦的村居民宿,澳角人正在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着属于渔家人的幸福生活。
沿着澳角村的东北方向,驱车行驶半个小时便可以到达铜陵镇铜兴村。
在铜兴村对面屿“海上梦想·家”,蔚蓝的海面上帆影绰绰,来来往往的游艇、帆船络绎不绝,偶尔还有摩托艇呼啸而过。
“第一次乘游艇串岛游,欣赏了东山湾的多个小岛屿,很兴奋。”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来自江西的游客陈茜和同行的友人穿戴好救生衣,从东山县铜陵镇澳雅头码头出发,开启一场长达半小时的浪漫滨海之旅。
铜陵镇铜兴村党委书记张鸿仁介绍,华毅游艇的落户促进了铜兴村旅游产业升级。作为省级重点旅游文化项目,2017年华毅游艇落户东山后,依托东山岛优越的海洋文化资源,致力打造海上休闲旅游服务、海岛近海旅游资源开发、水上运动培训等业务,建设了海上游艇产业基地,并开发出了海上看东山、铜陵12景、登岛串岛游及教学式潜水等精品旅游项目,为东山的旅游业态注入新鲜的血液。
“我们以村企‘联姻’的合作经营方式,与华毅游艇开发对面屿‘海上梦想·家’项目。”村党委副书记陈金龙介绍,该项目以海岛和游艇为背景,建有酒店(民宿)、网红餐厅、音乐餐吧、泡泡屋、茶歇室等服务设施,配套设置观景亭、夜景灯光秀等,为游客提供娱乐表演、帆船帆板、赶海拾贝、垂钓、潜水等休闲体验活动。目前已投入7000多万元完成项目建设,进入试营业阶段。
“海上梦想·家”项目也让村民享受到了海上休闲运动带来的红利。“以前一年到头也就两三万元的收入,现在到这里上班,负责载客出海,收入比以前多多了。”在海上渔排上班的村民陈晓喜逐颜开地说。
“依托对面屿陆岛交通码头的现有设施,我们新增海上休闲观光平台3000平方米。”张鸿仁介绍,作为省级旅游特色村,铜兴村结合当地的民俗和艺术文化,挖掘整合“海·陆·城”文旅资源,致力把铜兴村打造成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以丰富的人文内涵为乡村游增添人气。2022年,铜兴村村财收入2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1万元,实现村强民富。
以旅富农,也要以企促农。近年来,铜兴村强化产业赋能,大力发展鲍鱼特色产业,开展皇金鲍(学名:绿盘鲍)示范养殖工作,目前,已形成年产大规格精品鲍1500吨的规模,年产值2000多万元 。
“我们和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科研团队合作,围绕皇金鲍开展全产业链布局,建设一二三产融合的皇金鲍产业链项目,助力铜兴村渔业增长。”张鸿仁说。
在村企“联姻”的带动下,铜兴村探索出一条农村更美丽、农民更富裕的乡村旅游发展特色之路,并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省级旅游特色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记者 庄朝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