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日用品见证日寇侵华史

闽南日报   2017-07-13 08:24

­  “这两件80年前的日本商品,是日寇侵华的罪证,也是当时日本经济侵略的见证。”7月11日,家住东山县西埔镇东埔街63岁的黄女士向笔者展示她家收藏的一只日本大瓷碗和一个消炎膏盒。

­  大瓷碗直径15厘米,高7厘米,外表写着日文,绘有菊花、篱笆。黄女士请教懂日文的朋友翻译,意思是“易碎品,轻拿轻放,不要摔破。”消炎膏铁盒直径8.5厘米,高6厘米,铁盒盖上有彩印的母子俩和日文,侧面夹杂繁体汉字和日文,写着“效能:湿疹,擦过伤,火伤,轻微切伤,其他外伤并传染性皮肤病”,还有“用法”“和光堂”“定价五拾钱”等字。黄女士告诉笔者,这只大瓷碗的碗壁很厚,过去几十年,她家都是用来装食用油。那个锈迹斑斑的消炎膏铁盒,过去长期用来装爽身粉,给家中小孩子擦身。

­  聊起这两件日用品的来历,黄女士说她祖母1937年从新加坡回国,客船停靠广东省汕头市。当时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各界人士发起抵制日货运动。这导致大量日货在全国各地滞销,纷纷低价抛售,她那不识字的祖母听说当时家乡东山岛很穷,家家户户餐具、日用品很少。黄女士的祖母不知道买的是日本货,看到商品便宜,就买回好多件餐具和一些日用品带回家,除了自用还分送兄嫂。没想到这两件遗存的东西,后来成了那个时代的文物。

­  笔者采访得知,早在上世纪30年代,日本各种各样的商品就进入中国。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本质上是经济侵略战,就是想把中国变成它的独占殖民地,吞并中国经济。而军事侵略、政治侵略仅是其经济侵略的手段而已。时光抹掉了数不清的战争印记。然而,民间仍有部分文物在诉说着历史。黄女士说:“了解文物的来龙去脉,可以从中深刻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起到警示国人、教育后代的作用。”(展华文/图)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漳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介绍会召开
  • 凤凰花开 点燃初夏的漳州
  • 漳州市线上以旧换新渠道优化升级 新增拼多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