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县博物馆原馆长孙英龙:一种爱好影响一辈子
一种爱好影响一辈子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文化部开展了民间文学抢救行动,要求各地编写《中国民间文学(故事、歌谣、谚语)集成》,东山县也随之成立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办公室,孙英龙任办公室主任兼主编、责编。
从此,孙英龙便冒着严寒酷暑,跋山涉水,深入各乡镇、山村、渔港,并先后发动200多名民间文学爱好者参与普查、搜集工作。例如,钱岗村的佘人英虽然不识字,但她性格开朗,记忆力好,爱唱民间歌谣,在生产劳动中时常唱些劳动、爱情、生活等方面的歌谣为乡亲们解闷娱乐。1950年,她的丈夫被抓壮丁去台湾,从此她一个孤单生活,经常思念丈夫,于是就靠唱歌谣解闷。千唱万盼,1989年丈夫终于回家团聚了。孙英龙及时前去采访,一口气写了《唱歌唱曲解心开》《一双鞋子吊壁钩》等8首歌谣。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东山县先后收集采录到民间故事500多个,民间歌谣800多首,民间谚语5000多条,共计80多万字。经过精心筛选与编辑,创作于口头、流传于民间,闪烁着劳动人民理想与智慧火花的《中国民间文学(故事、歌谣、谚语)集成.东山分卷》三部书于1992年编成,成为许多年轻人了解东山往事的知识宝库。
由于多个工作岗位都与文化有关,孙英龙也因此陆续创作和发表了2000多篇作品并积累很多素材,即使退休后也笔耕不辍。目前,他已先后编辑、著作了29本文学、歌谣、谚语、故事、论文、科普书籍,成为东山县出书最多的人。在此基础上,孙英龙还兼任东山县关工委报告团副团长,先后到中小学作报告90多场,在广大青少年中一次次地传递了正能量。
一种习惯影响一家人
从一个贫苦的农村娃成长为远近闻名的文化人,孙英龙感慨地说:“读书写作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这也影响了我的一家人!”
由于孙英龙长期在外工作,谢素凤默默地用瘦弱的双肩挑起了照顾公婆、种田持家、养儿育女的重担。受丈夫的影响,谢素凤参加了两年的夜校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还先后担任了村妇女主任、村委、支委、村侨台组长,平时对子女的学习也要求严格。谢素凤说:“有没有读书确实不一样,所以儿孙们能快乐读书,健康成长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孙英龙历来爱读书、买书、藏书,他一个12平方米的小房间也逐渐成为藏书近万册的图书室,当然也成为儿孙们学习的好地方。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孙为民勤奋好学,追求进步,目前已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高级中学教师,先后发表论文、歌曲28篇,拥有一个藏书上千册的图书室;女儿孙舜华巾帼不让须眉,成为全村首个女大学生,目前已是泉州师院副教授,已发表论文20多篇。一个农村家族涌现出了三位正副高级职称、四位共产党员,这在东山岛一直被传为美谈。
一种好习惯影响几代人。如今,孙英龙的孙辈们也都聪明好学,成绩优良。孙英龙说:“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每一本好书都是构建幸福家庭的一块‘砖’,我们要且读且珍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