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客”形成东山旅游新业态 金銮湾畔将建停泊码头
城市病泛滥、工作压力陡增、生活千篇一律……身心俱疲的城市人开始短暂逃离城市。有的人选择回归乡野,走古村道,访古民居,田园风光间休养生息;有的人则选择拥抱海洋,搏击风浪,探索未知,挑战自我。后者被称为海钓客。

庄宽煌在海钓
长期以来,海钓被视为贵族运动。即使是在海洋资源得天独厚的福建,它也一度是有钱人的游戏。但近年来,高冷的海钓运动逐渐平民化。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变身发烧友。位于福建南端的东山县,海岸线曲折漫长,岛礁星罗棋布,顺理成章地成为海钓胜地。一大拨海钓客的到来,让海钓休闲旅游业在当地初具雏形。不少渔民转产变身职业陪钓。在业者看来,这一新型旅游业态前途无量。但要真正实现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老渔民变身职业陪钓
1月6日,天还没亮,陈来发就驶着一艘快艇从对面屿出发。船上坐着厦门人王昭建。这一天,他们要到40海里外的南鹏岛,进行一天的海钓。
今年60岁的陈来发是东山县铜陵镇的老渔民。7年前,他花了近40万元购置了两艘快艇。“海钓爱好者租了船后,我负责送他们出海钓鱼,遇到新手,也教教他们钓鱼技巧。”陈来发说,去年,两艘快艇为他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此外,自己拥有豪华快艇的王昭建还长期聘用他为陪钓,月工资5000元。
老渔民变身职业陪钓,源自海钓旅游的流行。“东山岛地处东海与南海交汇处,丰富的饵料带来了黑鲷、黄翅、白腊等大量优质鱼类。”漳州人陈剑鹏是资深钓客,他说,这几年,东山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吸引了大量海钓爱好者。但2009年他第一次到东山钓鱼时,情况是这样的:“本地人认为出海钓鱼是不务正业,只有少数拥有自用游艇的商人偶尔来海钓。”
近年来,改变悄然发生。一方面,本地职业钓客大量出现,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2013年,“80后”陈若海开始在铜陵经营一家生鲜电商,专门收购职业钓客的成果。“最多的时候,每年能收购近千斤,通过电商平台运往全国各地。”他说,在铜陵,职业钓客已有600多人。
另一方面,大量海岛爱好者聚集东山。“除了厦门和漳州市区的游客,不少外省市的海钓爱好者也慕名而来。”东山县旅游局局长林禧禄表示,岐下村、澳角村、“龙狮虎象”屿等已是圈内有名的天然钓场。
台商庄宽煌20岁就迷上了海钓,几乎钓遍台湾本岛和外岛。“海钓让人远离城市,疏解压力,心无杂念。”如今,来到漳州南靖县经营家具业的他,又把海钓带到了福建。“每个周末,只要天气好,我就在qq群里约上各地钓友,租上一条船,到东山海域钓鱼。”庄宽煌说,海钓爱好者大多团体作战,在线上线下组成不同的圈子。“小注”是海钓俱乐部“庄门”的成员。“庄门”聚集着一帮矶钓爱好者。“矶钓就是在岛礁上垂钓,学问较大,潮水、天气、温度、水流、线组等等都有讲究。”他说。
海钓爱好者接踵而至,让东山渔民看到了商机。不少渔民自发地加入海钓服务者大军。陈来发说,在铜陵,像他这样的职业陪钓已有10多人。更多的渔民则将自己渔船简单改造,业余时间为游客提供租船和陪钓服务。18岁的林全是海产养殖户,闲时为海钓客提供接送服务。“因为船很简陋,一天收费只有40元,一个月也能拉上几趟。”他说。
不少渔民则针对海钓客,开起了渔家乐。52岁的马逊平曾是鲍鱼养殖户。这两年,鲍鱼行情不好,他索性在0.42平方公里的马鞍屿上开了一家渔家乐。在这里,海钓客可以进行海滩烧烤、体验海景居室,享受滨海浴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