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东山剪瓷雕技艺传承人 厝角上演绎戏曲“大戏”
小的时候去关帝庙,总是会盯着屋顶那些形态各异的小人发呆。当时小,也不懂那些是什么东西。从大人们口中听来也都是懵懵懂懂,如今即将步入而立之年,也对这些传统的东西有了一点了解。
剪瓷雕,是东山岛寺庙建筑中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它选取各种颜色鲜艳的彩瓷器,或利用残损价廉的彩瓷为材料,按需要剪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细小瓷片,再用它来贴雕人物、动物、花卉、山水,装饰寺庙宫观等建筑物的屋脊、翘角、门楼、壁画,具有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立体感强,久不褪色的特点。
via.小一
作为祖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剪瓷雕在今天的闽台地区和东南亚都有较大的影响,在那些极具闽南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筑或园林建筑中,都少不了剪瓷雕的装饰,形成南方传统建筑艺术的独特美感。
via.陵岛视界
via.陵岛视界
在六百多年的时间里,这座古庙三遭受浩劫,经历了多次修复。
到过东山关帝庙的人,一定对屋脊上做工精细的人物造型惊讶不已。剪瓷雕不单单就是人物造型,更是融入了闽南戏曲的故事性。例如东山关帝庙仅太子殿屋脊上就有120个英雄人物,有“八仙过海”、“封神演义”、“李世民登基”、“岳母刺字”、“穆桂英挂帅”等戏曲故事为原型,堪称剪瓷雕的代表作。
剪瓷雕”的“剪刀”非同一般。它形似平口老虎钳,但钢口不能太硬,如果硬碰硬,就容易将瓷片剪碎。这种钢口偏软的剪刀,长度在25cm到35cm,它在熟练的艺人手里,能很快地将瓷器分割成各种形状,再修整出所需要的、边缘光滑的瓷片。
via.腾讯大闽网
剪瓷雕分为平雕、立体圆雕、叠雕、半浮雕四种。
关帝庙太子亭左边一组为《隋唐演义》李元霸与宇文成都比武。世界排名第一的傻小子李元霸,把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一顿虐。拿着大锤的是李元霸,摔倒在地的是宇文成都,穿着黄袍的大叔是隋炀帝,李元霸后面的白衣小生是李世民。
剪瓷雕至今已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也走过一个材料流变、工艺革新、解放劳动力的历程:传统的麻灰为现代的水泥所替代、传统的瓷片一度为彩色玻璃所替代、传统的瓷剪修边为砂轮机打磨所替代,传统的个体制作体系也受到当代产业化装饰工艺发展的影响。
1965年,孙齐家之子孙丽强出生于东山县钱岗村剪瓷雕世家,在长辈们的艺术熏陶下,孙丽强小小年龄就掌握剪瓷雕技术。1983 年,东山关帝庙重修,当时,林少丹负责修大殿,孙齐家带领孙丽强等徒弟修二殿和太子亭。几个月后,东山关帝庙的屋顶好戏重焕异彩。
2006 年著名剪瓷雕艺人孙齐家去世前,将技艺全部传给孙丽强。如今,孙丽强是东山剪瓷雕技艺唯一传承人。人们越来越钟情于可塑性和耐用度更高的石雕。但无法替代的是技艺高超的艺人们认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无法替代的是每一个碎片手工拼贴的质感,无法替代的是闽台原乡美术的质朴情怀。(via 东山岛旅游)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