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东山岛 > 东山新闻 > 正文

东山县杏陈镇引来三个进岛通道 富美乡村建设荷风古意

2015-10-12 16:25 来源:东山网 0

  展品众筹 群众踊跃献珍藏

  喜讯传开后,大家踊跃捐出自己珍藏的实物。

  81岁的林来凤阿婆把一张古床洗干净后捐献出来,她说:“当年我老伴带一位操外地口音的中年人回来,说要住一段时间。他平易近人,与我们吃一样的饭,平时就睡这张古床。等他离开后我才明白保护的是谷文昌老书记,真是感到欣慰啊!”

  曾在谷文昌身边工作过的老通讯员何坤禄捐出了珍藏的收音机、水壶和钢笔。他说:“这些都是谷书记送给我的,睹物思人,我一直珍藏着。如今能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更有价值了!”

  “谷书记也曾经在我家住过,虽然那时我还是个小孩,但他很疼我们,也常教我们识字,这些都记忆犹新。”前何村村民何碧义把当年谷文昌居住过的40多平方米的房子捐出来作展室。

  义务宣传员陈和春捐出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一些村民捐献了许多当年建设的实物,谢学文等几位书画家还捐献了以谷文昌精神为主题的作品。据统计,各界干部群众共捐献各种展品100多件。不久,一个村级谷文昌纪念室建成并对外开放。

  建设众筹 七大项目齐头并进

  谷文昌的事迹是全面的,单靠一个纪念室是无法涵盖其精神的全部,也无法满足党员干部学习的需要,必须进行拓展延伸。

  集思广益后,杏陈镇党委谋划了“思源居”“谷公步道”“荷泽塘”“农耕实践基地”“雅美农庄”等七大项目,形成一条以“荷风古意”为主题的谷文昌精神现场体验教育专线,并明确了镇村负责干部和时间节点。

  领取这光荣的任务后,七个项目的负责干部放弃了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日夜加班,确保项目如期推进。港后溪片区曾是前何村通江达海,最有灵性的地方,也是当年谷文昌带领村民兴修水利,抗旱保生产的地方。1961年,谷文昌来到前何大队,听群众反映“西坑尾”缺水,生产困难的情况。不久,在他的指导下,一座安装24马力的抽水泵站在港后溪建成投入使用,当地900多亩“望天田”实现高产丰收,群众亲切地称其为“文昌泵站”。时过境迁,虽然抽水泵站已不再使用,但泵房、抽水机、管道、水渠依然存在。听闻镇村在这里的建设项目后,村民们欢欣鼓舞,积极配合。清除杂草、运走垃圾、简单修复后,“文昌泵站”又屹立在港后溪畔。过往的人,特别是中老年干部群众都说:“见到‘文昌泵站’就能想到当年的情景,这就是乡愁啊!”

  与“文昌泵站”类似,经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思源居”“谷公步道”“荷泽塘”“农耕实践基地”“雅美农庄”等也逐渐呈现出来了,今年国庆黄金周就迎接了许多参观者。

  目前,“荷风古意”的专线已融入东山县谷文昌精神现场体验教育专线。据悉,杏陈镇还规划了“八尺门海堤”“千亩现代渔业养殖区”“谷公林”“八一水库、牛仔林水库”“何家大院”等5个延伸项目,届时整条教育专线就更加完备,也将成为一条心灵之旅。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东山县前楼中心幼儿园预计明年秋季投用 容纳300名幼儿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