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龙人古琴文化村地址风景 鲤鱼山下临溪抚琴
今年的米兰世博会,长泰龙人古琴文化村作为中国古琴的代表,入驻中国国家馆。文化村位于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中心腹地的后坊村。村中鲤鱼山下,古樟荫绿,常有村人临溪抚琴,弦之余音不绝如缕……
外国朋友们在世博会听志禄抚琴。
越在地,越国际
质朴的木材,古老的琴声,散发着原始与自然气息的传统手工艺,穿起了丝绸之路两端的古老国度。每天,落座、焚香、呷一口闽茶,青年琴师黄志禄取出一本蓝色线装古琴谱,从历史开始,与四海宾朋一番漫谈。语言尽头是音乐的开始,抚一曲高山流水,清风入弦,飘然入心,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屏气凝神,睁大了眼睛。志禄很享受“古琴令全世界都安静了”的画面。
“古琴能给我全新的创作灵感。”欧洲著名城市雕塑家,为中国馆创作“丝绸之路”雕塑的安娜·高美(Anna Chromy) 怀捧古琴,爱不释手;“想给古琴谱首曲子,期待古琴和钢琴一起演奏。”意大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毛里齐奥·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 拨弄琴弦,跃跃欲试;意大利茶叶协会主席马可先生,志禄的第一个外国学生,则直呼出大家心声:“去古琴的故乡。”……
老师培训“古琴进校园”师资。
龙人古琴文化村坐落于后坊村,古树、古桥、古厝、古庙、古琴,几百年、几千年的历史,在此相映成趣。除为传承与发扬琴艺、琴学、琴道而设的斫琴坊、研究院、书院外,文化村更有度假酒店、生态田园、艺术工坊等相应配套,旨在建一个无须遁世隐居亦可超然物外的当代桃源,这里已先后被列入中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文化村已“诱惑”了乔珊、杨青、李凤云、张俊波等众多古琴名家置业安居,成为首批“村民”,闲来观荷,临溪抚琴,与古人对话,任时光慢慢流。
越是在地的,越是国际的。KIP国际学院联合主席儒耐立(Famiano Crucianelli)十分欣赏文化村的发展理念,已计划前来实地考察,推动文化村加入国际慢城联盟。KIP代表知识、创新、政策,是参加本届世博会唯一的国际组织,其主持的慢城运动(Citta Slow)主要致力于保护与维持纯净的自然环境,培育本地文化,保护当地风俗习惯与文化遗产,支持手工艺人。
琴之上,是文化
中式亚麻对襟衫,谢建东在异国,总能低调而又“醒目”。他是龙人古琴文化村村长,曾是奋斗在科研一线的木材材质分析专业人士,中年以后,却把自己的人生写进了悠扬琴声里。为斫出好琴,他脱离原来的交际圈,埋首查阅经典,苦心钻研。
6月8日,中国国家馆日,“百世龙琴”首秀,此琴谢建东专为世博定制。当天,文化村副村长张锦冰现场演奏,空灵清澈之音,引得众人驻足聆听。“‘百世’喻长久,中国千年不堕的古琴文化,将在龙琴上延续,并延展出新的文化意义。”锦冰介绍,已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琴,无论琴的形状还是琴曲内涵,都充满文化传承。除音乐审美,琴器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挂起来是一幅画,弹起来是一首歌。限量百床的“龙琴”,琴额镶玉,每床琴钤印西泠印社副社长、篆刻艺术家童衍方所刻印章。
用新意,传心意
今年暑期,中国琴会副会长、龙人古琴研究院导师杨青、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黄金明院长及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老师,面向长泰县50多名各中小学的音乐与文科教师,开展系统的古琴文化与技法教学培训。
不久前,谢建东和张锦冰特意从米兰赶回国,举办《中学生古琴文化教程》新书长泰首发式。此书是国内首本面向中外中学生的古琴教材。
古琴老师和马洋溪中心小学中古音社团的学生一起抚弦,用长泰方言吟诗开场。“中古音”和“太古遗音”碰撞出的火花,令人动容。“最为讲究押韵、平仄的唐宋诗词,用现代普通话念不押韵,用长泰方言读则一定会押韵!”受邀指导福建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长泰库的采集工作,86岁的长泰籍“中古音”研究专家杨竹安说,流行于唐、宋时期的“中古音”在历史变迁中逐渐消失,所幸地处山区的长泰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古音的发音特点,长泰方言是研究中古音的“活化石”。
龙人古琴落户长泰后,与后坊小学合作,在学校设立了古琴社团,给有兴趣的小朋友教授古琴课。“我们将古琴与古诗融合创新教学,用长泰当地方言吟唱。”锦冰强调,“乐”(音乐的乐)通“乐”(快乐的乐),“如果会弹琴,边吟唱,和单纯念诗,意境完全不一样。”
“长泰‘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背后,是文化产业的新意,传达给现代人‘修身养性’的心意,更是中国的核心文化传统在现代的延续。”长泰县委宣传部长黄榕城希望,上古的声音,不仅悦耳,更要悦心。(福建日报 杨志慧 陈金荣 戴振文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