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长泰 > 长泰新闻 > 正文

长泰农版合伙人的故事 跨界给孩子营造一个“老家”

2015-05-27 07:59 来源:闽南日报 0

  “看得到”的健康

  于是,你可以随时随地线上下单,选购绿港园的新鲜时蔬等,不过,当食品安全俨然已成国问,一句“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口头承诺,远不够消除消费者的疑虑。

  于是,你可以在产品送上门时,拿起工作人员的农产品综合速测仪,花不了几分钟,速测仪就能吐出一长串写有数据的检测单,或者扫一扫二维码,查询食材的“身份”信息。如果还不够,那就上网看“现场直播”!

  于是,你会目睹:这里的农田施用发酵有机肥,人工除草,用物理方法杀虫,针对小范围虫害时也手工捉虫;池塘优质地下水循环,鱼儿以农庄菜叶、水果为食;家禽,散养,喂五谷杂粮、虫、草,不人为添加生长激素和抗生素……

  “农田边上安装摄像头,监测果蔬种植全过程,显现在液晶拼接墙,传输到公司网站,这是建设中的绿港园物联网系统。”杨跃成介绍,6月底,监控平台将安装到位。今年来,他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大大小小培训,应用颇多。

  以上种种,契合和满足了线上“吃货”。三人坦言,其实更希望消费者能走进产地,通过耕作体验和健康饮食的亲身实践,“播种”信任,感受“看得到”的健康。

  “我也是自己当了农夫,才懂得水的可贵、果实的美好。”正在进修软件工程的研究生杨全才说,农庄正“连线”福建省农科院等各大院校,获取技术支持,设立长泰县农产品检测中心,“方便顾客当场对农产品进行各种指标‘体检’。”

  农庄变得透明,消费者买得更放心。“我们引进的都是高优品种,还聘请台湾知名大学农业专家指导现场管理。”杨跃成介绍,依循四季时节、适地适种,每个季节,农庄保证有三种以上的当季蔬果享用,夏季更多。

  由于无法像传统农业施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绿港园产量往往低些,人力成本也高,因此产品价格比正常市场上卖的贵。事实上,这里产收的速度根本不及消费者的订购,“可见用心栽种的健康作物肯定受青睐。”薛莲芬说,“厦门已发展100多名顾客会员,但我们并不急于扩大规模,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品质。”

  跨界者的心思

  当田间轻风吹起,带来果香的滋味,绿港园里,有城里朋友来访,不想,妈妈指着白番鸭,告诉孩子,“宝宝,看,鹅!”可把农庄农作的阿姨们惊呆了!

  这一场景,让已为人父母的三个合伙人许久难以释怀,他们积极推进农庄申报“全国青少年科普基地”,给孩子们一个“老家”:光着脚丫,吸收来自土地的能量,不用担心农药残余,观察田间的青蛙、鸟类、七星瓢虫,和父母一起“锄禾日当午”,出一点力气,懂一点常识。

  就这样,绿港园从原来单纯的种植基地,正转型为一家集绿色食品配送、绿色果蔬采摘、绿色生活体验、动植物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庄,“除现有的300亩生态区,我们还在持续开辟新的场区,已投入1000多万元,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农业生态循环更加完整。”杨跃成表示,农庄还会陆续推出菜地认领活动,素质拓展项目,味觉体验馆,开发以农庄果蔬为原料的布丁、冰淇淋美食……

  雏形有了,接下来慢慢雕琢,“比如打造百香果、葡萄、鲜花长廊”,在高校有十年绿化管理经验的杨全才,信心满满,“要做每一个拐弯处都充满惊喜的花园式农庄!”

  据悉,去年7月,三人正式注册成立漳州市绿港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统一logo、服装、产品包装、农产品展示平台,甚至连雨伞都定制,“细节塑品牌”薛莲芬深信。

  令人想不到的是,公司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农庄也成为镇里返乡青年创业基地,30多名员工中,就有13个“少年人”。“在田里大汗淋漓,比在健身房畅快,而且还能呼吸新鲜空气,”85后周杨,农庄的服务部经理,之前在县城当健身教练,现在锄头、铁铲、花洒“耍”得有模有样。而有旅美留学经历的营销经理田甜,本想回家乡武夷山创业,最终选择“新故乡”:“绿港园诠释了一个不一样的现代农业,这里有第六产业的模样,我觉得能学到更多……”(杨志慧 陈金荣 林丽汾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长泰将建首个电商工业园 完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70亿元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