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引枋洋水保安全水 “生命之源”更甘甜[图]
水是“生命之源”。水安全,百姓时刻关心。为了让“生命之源”更加“绿色”、更加“甘甜”,长泰大力实施“全民综合治水,共建美丽长泰”三年行动,举全县之力抓治水、保供水。
1月22日,长泰县供水工程一期建成通水,成为该县治水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工程通水后的一个多月来,长泰自来水水质是否有所提升?百姓对此又是如何看的?记者前往走访。
▲长泰群众马奶奶如今喜欢用来自枋洋的自来水煮饭、泡茶。
引枋洋水
长泰县供水工程总投资3.64亿元,从龙津溪上游的枋洋镇赤岭村取水,沿省道207线,供应沿途乡镇及县城居民生活用水,管线总长30公里。工程于2014年5月开工,仅用18个月就完成一期建设,目前已向武安镇和古农农场供水,受益7万人口。工程全部竣工后,可同时向全县8个乡镇(场、区)供水,受益人口将达23万人。
2月26日,在长泰县自来水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先进的自来水生产线。公司总经理谢学忠介绍:“现在的自来水水质比原先好很多。以前,公司取水点设在龙津溪下游,水源易受污染的环节较多。供水工程一期建成后,取水点位于龙津溪源头的枋洋镇,水源质量显著提升。同时,为保供水、供好水,公司还引进全新的制水工艺和设备,确保出厂水质达标。”
下一步,长泰将大力推进供水工程二期建设,实施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实现从取水源头到供水末端全程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老旧供水管网的改造十分必要。长泰最老的管网已‘30多岁’。老旧管网材质参差不齐,有的已经破损,容易造成供水的二次污染。”谢学忠说,“今年我们计划改造约15公里的老旧供水管网,现已进入设计阶段,预计5月份左右开工。”
保安全水
在“全民综合治水”行动中,长泰推进生猪养殖污水整治、工业污水整治、生产生活污水整治“三大整治”及蓄水供水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绿化美化工程“三大工程”,集中力量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在枋洋镇的水源所在地,记者看到,龙津溪水明朗而有活力,溪边青山相依,空中有许多鸟儿欢快地飞翔。
为保护好水源地,枋洋镇大力整治养殖污染,坚决关闭拆除未能达标排放的生猪养殖场,逐步实现全区域禁养;全面关闭石板材厂、小水电站,防止偷排漏排,目前上洋村已关闭石板材企业25家。
此外,长泰还定期每月抽检水质,及时研判自来水卫生状况。“每个月,我们都会组织工作人员抽取管道水源水、长泰自来水有限公司出厂水和居民用户水龙头出水的样品共12份进行检验检测。“长泰县卫生防疫站站长林建宗介绍:“从最近2月24日的抽检结果看,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喝放心水
在长泰县城外武庙的公益取水点,记者看到,11个水龙头一字排开,一个钟头内共有5名群众带着水桶前来装井水。
“以前,部分群众觉得自来水不够好喝,做饭、泡茶喜欢用井水、泉水。2012年,庙里为了办好事,打了口井,并安装了抽水泵和水龙头,供群众免费取水。”外武庙管委会主任肖森恋说,“近几年,来这里载井水的人挺多的。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排队等候才能取得到水。最近一个月,喝枋洋自来水的人多了,到此装井水的人明显减少,大家不用再排队了,随到随装。”
“现在的自来水更加干净了!”家住县城后洋新村的莫小莉说,“供水工程通水后,我在家试验了一下,把纱布绑在水龙头,绑了半个月,纱布还是白的,没有发黄。”
家住县城外武小区的邓丽娟告诉记者:“我原来住在农村,后来搬到县城,因喝不惯城里的自来水,这几年都到古农农场买泉水喝。一个月前,听说自来水来自枋洋,便开始喝了,感觉水质比以前好。”(记者 邱丹燕 通讯员 杨志慧 杨欣颖 文/图 )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