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长泰 > 长泰新闻 > 正文

长泰创“文明” 市民守文明参与“志愿者群”活动

2015-12-23 09:24 来源:闽南日报 0

  【创城,我为长泰代言!】他们,或曾是过马路不习惯走人行道的外来务工者,或曾是富了家庭却伤了环境的养猪大户,或曾是社区矫正人员……而现在,他们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集结,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参与长泰从“全国文明县城”到“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创建——

  新长泰人,文明“走起”

  “蹬蹬蹬……”微信声响:“今天下午,中小学路口,协助维持交通秩序,有空的走起!”一呼百应!短短几分钟,长泰县古农农场“志愿者群”就有一大批人集结。

  建霖公司员工时国振便是其中之一,来自安徽宿州的小伙儿,大大咧咧,他之前对“过马路走人行道”一事可不太“走心”,直到去年夏天——


长泰志愿者在行动

  “砰!”小时下班准备牵车,不料被一疾驰摩托撞上,应声倒下,“还好走人行道,提前戴了安全帽,不然脑袋开花。”老板王总赶到时,惊魂未定的小时说出第一句话。而这句话,倒是让王总感到欣慰。

  原来,在长泰众多企业花园式的厂房内外,一条条人行横道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安全文明最基本的要求,刚开始,很多员工不理解,觉得多此一举。”王总说,有的员工“被看到”才走人行道,或快到公司监控范围才戴安全帽,应付了事。

  “万万没想到,老板居然开车在主要路口巡查。”小时说,没戴安全帽的直接记下工牌号,自己会被“罚款”,还会连累小组被扣分。管理层“自搭油钱”监管的举动,起先让员工有些尴尬。然而,慢慢地,双方再见面时,竟格外的亲切。

  时值农场的志愿者服务队招募,小时等许多外来工纷纷报名参加,“用亲身经历进行‘劝导’,效果不错,如此一来,也能让我们更好地融入这座城市。”小时笑道。

  守住生态,守护“家底”

  漫步在江滨公园,“蘑菇状”“树叶状”等可爱造型的文明提醒标语,守护着青青草地、绿树红花,那是小时和同事在业余时间自费“种”上的,他们深深觉得:长泰之美,在于山水间。

  2013年,长泰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国家生态文明试点县创建,接着,配套“全民综合治水,共建美丽长泰”三年行动计划,深化生猪养殖、农村垃圾、桉树种植、工业排污、石材整治、水土流失等“六个专项整治”。

  老长泰人黄阿兴,家在枋洋镇枋洋村,从1997年开始养猪至今,一直是村里经济发展的带头人,还是技术能手。可以说,在他的引领下,小村一度因猪而兴,养殖密度全县第一,人均20多头,村里养猪收入要占到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谁知,又是他带头自砸“饭碗”,拆掉自家近500平方米猪舍,损失上百万元。枋洋村许内自然村最大的养殖户蔡长规亦是如此。

  “不想在苍蝇飞来飞去的环境里数钞票。”阿兴坦言,他和长规的举动,如同一记重拳,打消了其他养殖户的观望和犹豫心理。随后两人更是带头干起“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如今,村内道路宽阔,楼房间距舒朗,每栋小楼前种了绿化带,达到房前屋后无垃圾、鸡鸭圈养无异味、河道沟渠无污水、道路两旁无丢弃的“四无”标准,村民还能“开门见公园”。

  人人都是城市形象

  继连续三年蝉联全国文明县城荣誉称号后,去年10月长泰率先在全省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创城,民生大于名声。只有立足民生为本的“创城”思路,激发群众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才能形成文明创建的文化自觉。近年来,长泰县正是以文明创建为发展载体,把新增财力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通过每年完成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等举措,让民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与此同时,县镇村、工青妇、党员干部、中外客商、外来员工、中小学生、驻扎部队等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得到充分激发,规模更加庞大的志愿者“悉数登场”。

  于是,全省首家县级志愿者协会在长泰成立,在社区、村落设立志愿服务站、服务点、服务队,招募、注册社会志愿者达1万多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村居)发展以党员团员为骨干的各类社会志愿服务队分队200多支。

  志愿者服务行动紧跟文明城市创建步伐,逐渐变成一种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立足身边的生活方式:乡贤们义务在龙津大讲坛为村民讲授传统文化;外地游客自觉加入长泰各大景区捡拾垃圾活动;社区矫正人员自愿帮扶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接受过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当志愿者,将爱心传递……

  细微之处见精神,他们,就是长泰创城最好的“代言人”。(杨志慧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男子驾车盗窃被发现弃车而逃 为挽损失再疯狂盗窃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