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县留住树致富 确定以铁皮石斛为代表的发展模式
三益合作社自然放养生态鸡 方圳鑫 摄
2013年以来,诏安县共投入1800多万元用于改善林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确定了以铁皮石斛为代表的林药模式、以清明茶为代表的林茶模式、以富硒鸡为代表的林禽模式、以乌山森林公园旅游开发为代表的林下景观利用模式等模式为该县林下经济发展方向,一股林下“淘金”热正在兴起——
春节刚过,诏安县秀篆镇的王元勋便忙活不停,整天待在海拔1000多米的龙伞岽上打理刚起步的清明茶基地。
“清明茶是我们诏安山区的特产,用纯野生的单枞制成,有很多保健功能,但是每年只在清明节前后采摘一次,所以数量有限。”王元勋一边查看新种茶树的长势,一边向笔者介绍,清明茶量少价高,市场供不应求,一斤普通清明茶600元左右,中高档的清明茶售价上千元。
为了产出高品质的清明茶,王元勋将茶园建在全县最高峰——龙伞岽。因地势较高,龙伞岽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成为种茶、产茶的风水宝地,而当地成片的原生林也成为王元勋的“聚宝盆”。
“这片无污染原生林为清明茶提供了生长所需的阴凉环境,而且还能保持当地水土,真正做到大家说的‘不砍树,也致富’。”望着连片的林地,王元勋欣喜地说,他所生产的“龙伞鼎”牌清明茶在节后将正式投入市场,目前已经有多家来自北京、厦门、广州等地的经销商前来洽谈合作事宜。
而在位于深桥镇后岭村的三益合作社里,年逾六旬的沈松池则在山林间打响了“富硒鸡蛋”的金字招牌,成为第十五届省运会确定的唯一蛋类专供基地。
与其他养鸡场不同,三益合作社采用野外自然放养模式——近千只鸡满山遍野地来回跑,以白蚁等昆虫及山上的杂草、树叶、草籽、地面矿物质加五谷杂粮为食,天黑了就爬上龙眼树休憩,成为林中一景。
“合作社里种有龙眼、莲雾等果树,树底不仅阴凉,还有很多昆虫、草籽等食物,这种自然环境产的鸡蛋品质绝对好!”老沈得意地说,合作社生产的“满山兜”牌鸡蛋经省卫生厅检测认定为富硒鸡蛋,含硒元素高达0.23毫克/公斤,硒含量接近富硒标准的三倍,在厦门、漳州等地的大型超市均有出售,而且供不应求。
在诏安,像王元勋、沈松池这样利用林下经济创收、增收的农户不在少数。据统计,目前全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12万亩,林下经济产值4.8亿元,从业人员8000余人。其中,以铁皮石斛为代表的林药模式、以清明茶为代表的林茶模式、以富硒鸡为代表的林禽模式、以乌山森林公园旅游开发为代表的林下景观利用模式成为全县林下经济主要发展方向,已建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劳动能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面积达1.6万亩。一股林下“淘金”热正在兴起。(吴楠 胡晓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