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青梅不再“酸涩” 突出“富硒健康”特色
12月17日,在诏安县太平镇荣华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紧张地进行封袋包装,这批新鲜出炉的干湿梅将赶在年关前出口到日本。
“我们公司生产的青梅制品量多质好,深受日本消费者的喜爱,每年生产的上千吨青梅大部分被日本客商定购,今年我们出口的青梅制品货值已经接近1.2亿元。”荣华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工人在晾晒青梅
当然,尝到青梅出口甜头的企业不只荣华一家。据统计,今年来,诏安青梅制品产业逆市增长,截至11月,全县规模以上青梅制品加工企业16家,出口货值达4386万美元,同比增长41%,产品80%以上以“干湿梅”半成品的形式销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作为“中国青梅之乡”,诏安的青梅种植历史悠久,但早期仅停留在初级加工的水平。上世纪90年代,青梅加工多数是小作坊,采用传统工艺,产业化程度低。为了进一步推动青梅产业发展,当地政府利用民间加工青梅的传统习惯,引导早期的青梅经销大户、传统食品作坊尝试青梅工厂化加工,扩大生产,青梅加工半成品、成品的加工水平不断提升,规模不断扩大。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外部资金,投资兴办食品加工企业,采取兼并、合并等形式加快对现有青梅企业的改造升级,促进其上水平、上规模,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的发展,形成集聚效应。
作为最早落户诏安的青梅加工企业之一,台资企业荣祺食品有限公司实施的食品履历制度与日本食品业界内一元化管理相得益彰,该制度不仅可以溯源到产品生产时间、组别及原料种自哪位农民之手、腌渍保存编号,同时针对区域原料还可追查农药使用、采收检测情况。而于2008年建成投产的诏安能裕食品有限公司则采用日本进口的先进生产设备生产青梅,发展分公司3家,年产值达1亿元,年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年纳税额达400多万元。
长期以来,诏安青梅产品大部分销往日本,占全部初级产品销售量的75%。为应对日本针对进口农产品不断抬高准入门槛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等“绿色壁垒”,诏安县涉农部门从源头抓起,在产销过程中,严格按标准化要求,协调加工企业、农药经销商和农户,共同实施青梅生产战略联盟,通过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管理的无公害化运作,协议农户的青梅各项指标均符合检测标准。
在严把质量关的同时,诏安县充分发挥“中国海峡硒都”和中国驰名商标“诏安红星青梅”的品牌优势,突出“富硒健康”特色,强化青梅生产战略联盟、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提升质量安全监管服务。
同时,引导果农引进新品种进行高接换种,组织实施水肥一体化工程,推动诏安县青梅品种结构调整。据统计,今年来,全县已完成旧果园示范改造1000多亩,改造后的青梅产量和商品率可分别提高约15%和10%,生产成本降低2%,切实帮助果农增产创收。(吴楠 沈乾生 文/图 )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