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退休电工以电烙铁为笔 用葫芦瓜雕刻创作
一个葫芦瓜,一把电烙铁,很难想象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联系。然而,经62岁的诏安县供电公司退休职工李世贤的手,却演绎了一幅幅精美的画作。
1月22日,笔者来到李世贤家探寻他的创作故事。走进李世贤家,笔者看到一个个摆放整齐的精美葫芦,不禁称赞其“太漂亮了”。李世贤在葫芦上创造的山水、花鸟或清幽淡远或豪迈粗犷,无不栩栩如生、典雅精致,仿佛大写意水墨画作。
诏安是“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里不乏书画艺术能人,而在自家种的葫芦上,用电烙铁作画,李世贤的创作是绝无仅有的,而且这一画就是20几年。
13岁时,老李开始跟着油漆师傅学习漆画,掌握了作画的一些基本技巧。老李15岁就开始接触水墨画,曾向当时的书画大师沈汉贞、陈柳晴学习绘画。早年的学画经历,为老李现在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拿起创作工具就能成竹在胸。然而,创作工具如何从毛笔转变为电烙铁,这一把看似普通的电工工具,又是如何在老李手中实现华丽转身的呢?这还得从他到供电公司上班说起。
1986年,老李到供电公司上班,由于工作需要,经常要用电烙铁进行焊接,为了提高焊接技能,他经常利用空闲的时间进行焊接训练。有一天,他突然想到,能不能用电烙铁作画呢?他决定尝试一番。可用什么做材料呢?老李平常喜欢在天台上种葫芦瓜,晒干后的葫芦瓜有一种古朴的美,他想,在葫芦上作画也许是不错的选择。从此,老李另辟蹊径,走上了独特的艺术探寻道路。
用电烙铁作画需要极大的耐心。刚开始试着在葫芦上作画的时候,他先用铅笔在葫芦上勾勒出图案,然后再用电烙铁一点一点地制作。现在,使用电烙铁多年,对于温度和力度的掌握已经非常熟悉,所以,他作画不再需要打底稿,拿起葫芦和电烙铁,直接就能在上面创作。“年轻时学习绘画和在电力公司上班的经历,给我的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老李说,退休以后他有更多的时间琢磨他的小嗜好。
一手拿着电烙铁,一手拿着葫芦瓜,把葫芦瓜用膝盖抵住,老李向笔者一行示范起了他的创作方式。他说:“葫芦瓜表面光滑,而电烙铁也不像毛笔,如果不拿紧,很难在上面进行精确的操作,一不小心就可能烫伤自己,还可能毁了整个葫芦。”在和老李闲谈中,不到半个小时的功夫,他手上的葫芦瓜上就出现了栩栩如生的花鸟。老李说,最后还要给瓜上一层清漆,才算最终完成。对原材料葫芦瓜,老李非常珍惜,到现在为止,他用来作画的葫芦几乎都是自己种出来的,从种植到采摘需要大半年的功夫,因为得等藤蔓干枯了以后才能采摘,摘下来的葫芦还要去皮、烘干、消毒,然后才能成为作画的材料,画好后上一层清漆,以便于保存。这样一年下来能用的葫芦瓜材料也就几十颗,所以,老李创作出来的作品很珍贵,平时不轻易示人。去年,有一个厦门的客商在朋友那里看到了老李的葫芦瓜作品,上门来要以一个2000元的价格购买,老李还是没舍得出手。
“画葫芦是自己多年的爱好,在技法上能有所进步,多出一些精品充实退休生活,我就很满足了。”老李说。
老李正在用电烙铁作画。(记者 方圳鑫 吴楠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