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浦 > 漳浦新闻 > 正文

漳浦绥安镇马坑村明代土楼“一德楼” 闽西南年代最早

2014-03-14 10:36 来源:海峡导报 0

漳浦绥安镇马坑村土楼“一德楼”

  在漳州市漳浦县绥安镇马坑村乌潭埔自然村空旷的田野中间,有一座楼体巍巍地伫立着,这就是“一德楼”。根据楼匾上所刻的建筑年代,为闽西南目前已知最早年代的土楼。

  “一德楼”的主体建筑为方形楼,平面深27米,宽26米,基本呈正方形。楼墙底部有两层石地基,以上全部用三合土板筑,底厚1.3米,墙内外侧同步收分,二层厚1.0米,三层厚0.82米,夯土以壳灰、粗砂、红糖、糯米浆组成。

  全楼三层共35间房,中间形成了一个12米见方的天井。大门厚重,备有护门横木,石门框顶埋二道斜陶管,通门框缝隙,二楼注水可防火攻。楼一层全闭无窗,二、三层开设狭长小窗,供通气排污之用。楼外10米处筑有环楼围墙,墙内又依次建造小屋为外楼。墙外有护城河,沿楼一周,做三道防线,设置完善,配套齐全。

  据悉,该楼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吴氏族人所建造的内方外圆内通廊式三合土楼。传说,吴姓祖宗曾有一人在明嘉靖年间为任京官,曾经代天子祭天南郊,此楼即为该官所建。

  可惜的是,一德楼在抗战时期被日本飞机轰炸,炸毁西南角,仅存高墙,屹立在田野中,自此被废弃,楼中木结构被拆除,现主楼墙保存基本完好,外围墙仅存地基,周围也没有居民建筑。

  目前有学术人士认为,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是闽南地区自唐以来“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而一德楼对于研究明代土楼的建筑工艺具有重要的价值。

  2000年8月8日,该楼经漳浦县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县级文保单位。2005年5月,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保单位。(记者 蔡晶晶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漳浦站到惠州站动车时刻表 列车票价及班次详情(图)
下一条:酒后误事:一人开摩托拽倒老人 一人挥拳打折老友鼻骨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