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浦 > 漳浦新闻 > 正文

64岁老人3年潜心作画 27米闽台风情画满满古早味

2013-12-06 09:19 来源:闽南网 3

27米闽台风情画满满古早味

  闽南网12月6日讯 昨天正午,阳光很好。画轴慢慢打开,27米的写意长卷上,拼接完美的16张画作,锁住了南来北往的脚步,凝固了斗转星移的时光,1000多位“古早人”,仿佛走进了同样的时空。

  写春联,看舞龙,听芗剧,娶媳妇。耕田,割稻,舂米,打鱼。要问明清至民国,闽台风情几何?答案,或许就在一个人的笔下,无数人的心底。

  【他的画】

  “考炮城”:玩的哭了看的笑了庙宇前,竖着一根长长的竹篙。竹篙上面,搭着几根树枝。长长的鞭炮,就绕在树枝上。这是“炮城”。

  “炮城”下,围着好些小伙伴。

  比赛怎么玩?你得先点燃一门炮,快快往上扔。运气好的话,单门鞭炮引燃了“炮城”,你就赢了。

  “有时候鞭炮没离手,就炸开了。大家哈哈大笑,有的小孩会被吓哭。”林振耀童年的记忆,就这样被画了进来。

  同样入画的,还有10多种闽台两地民俗活动,在画里都“很热闹”。

  “农耕忙”:收割舂米最有讲究春水溢满农田,古早的农人,忙开了。犁地、耙地、踏平,分工细得很。而有些人家的田,已经插秧了。这边,三个人正踩着水车,有说有笑。那边,两个人还甩着水桶,看起来很紧张。林振耀说,画里表现了2种古老的灌溉方式。

  下一幅,农人正在收割水稻,打谷子,最特别。他们手里抓一小捆水稻,使劲往木桶里甩。要反复几次,稻谷才脱穗。这是最原始的收割方式。

  林振耀还画了2种舂米办法。一种是利用杠杆原理,踩着踏板就行。另外一种,是直接用木槌,往石窟里捣谷、去皮。不管哪一种,都特别费力,常常要累得全身酸痛。

  “妈祖灵”:渔船倾覆海神相助爆竹声声,舞龙腾空。妈祖巡安开始了,“开漳圣王”出巡了。人们抬着神明,冲过火堆,走街串巷。这是闽台两地闹新春常见的保留活动。

  海神妈祖,出手解救渔民,是长卷里最浪漫的一段。海面上,一艘渔船出事,眼看就要倾覆了。这时,天降祥云,海神出现,袖手一挥,化险为夷。这样的神话传说,在林振耀笔下美不可言。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长卷收尾,台湾玉山,清晰明朗。

  林振耀说,这些场景,都是漳浦台商给的建议。

  【他的人】

  一画近3年病倒2次不停笔创作者林振耀,今年已64岁。

  年轻时,他做过泥塑工人、美术教师,自学国画很多年,却一直没有走上画家路,直到2010年8月。

  可能人老了,怀旧的心事多了,老林决定,把年轻时的记忆都画下来。没想到,这一画就是近3年。

  每个主题画什么?老伴、80多岁的老母亲、漳浦的台商……很多人都成了他的“顾问”,只为寻找曾经的回忆。

  每一个主题,他都要画4张以上。每一张,要母亲、老伴和台湾朋友都满意,才算过。

  如此折腾,2011年春节刚过,老林患上了骨质增生。此后1年内,他就站着作画。

  今年春节,老林又犯病了。这次,是胆管结石。老林在漳浦、厦门辗转近3个月才病愈,其间仍是坚持作画。

  今年10月底,画作收尾。

  这幅27米的长卷,让台商李瑞河赞不绝口。“这些民俗,跟台湾那边没啥不同啊。”李瑞河说,看了老林的国画,一下子想起很多往事。

  “在漳浦,画出这么长的国画,他是第一人。再现闽台两地共有的民俗,这份用心很难得”,漳浦县文联陈主席说。

  “他很坚强。这样的苦心,让人感动。画作里的古早味,那些场景很珍贵,应该让年轻人看一看,感受一下。”漳浦广播电台节目总监薛伟强说。

  “希望能去台湾展览,与台胞们分享。”昨天下午,老林细心收起了长卷。他说,这是他最大的心愿。(本网记者 肖和勇 杨清竹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漳浦一男子婚礼酒后竟两次欲强奸同行女同学
下一条:漳浦出台9项政策扶持农民创业园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