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后康陈氏种德堂 大面积灰塑壁画全省罕见
种德堂的外墙上的这些灰塑壁画,叫人惊叹
反映屋主下南洋谋生的彩绘
种德堂精美的雕梁很多
梁上坐斗是西洋勇士
闽南网8月29日讯 在漳浦县马坪镇后康村有一座独特的建筑,藏在山区,鲜为人知。
这座建筑名叫“后康陈氏种徳堂”,建于民国八年(即1919年),由一对印尼兄弟请客家师傅建造的,1927年建成。建筑灰塑、木雕、石雕相映成趣,彩绘中西合璧,饱含屋主经历;而在装饰上,则突破了传统,呈现了不对称美。
最近,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一行到漳浦县考察文物保护工作,看到种徳堂的这些灰塑,大为赞叹,认为这么大面积的灰塑壁画在全省极为少见。种徳堂再次引起极大的关注。
目前,漳浦县相关部门正积极将其申报为省级保护文物单位。
走访
藏在山区的民国建筑精品
灰塑、木雕、石雕相映成趣
陈氏种德堂位于漳浦县马坪镇后康村,坐西南朝东北,占地1500平方米,由门厅、天井庑廊、正堂及两侧厢房组成,前面大砖埕,并开一井,四周围墙,设有排水沟,全院有30多间房。
走进种德堂,首先看到的是“源昌号”三个大字,走过红砖铺就的大坪,一栋中国传统的院落便呈现在眼前。
大门由三层构成,最外层是栅栏门,中间是厚实的木板门,而木板门后,另外再加了一层凹窝式的镶嵌门,种德堂第三代传人陈鸿江介绍,最后一层相当于保险门,主要用来防强盗的。
正堂前廊为卷棚式,抬梁式木构架,梁架镂刻镏金,雕刻有花卉、鸟兽、人物等造型;正堂上方悬“种德堂”匾,下置木隔屏,后面为祖宗神龛,整座建筑彩绘、灰塑及雕刻异常精美。
中堂正面墙面上的灰塑更是十分精美,十几幅灰塑作品一幅连着一幅,有竹子、梅花、荷花、飞鸟等形象,尽管已历近百年,但依旧栩栩如生。
彩绘中西合璧
饱含屋主经历
在种德堂正堂木隔屏上,有十几幅彩绘、描金画,画面有着各种情景,大部分为中国传统的射雕图、送子图等,不过在木屏左上角和右上角的两幅,明显不一样。
左上角的画上有西洋建筑,还有教堂,右侧则是两个人,一个站在岸边,似乎是孩童在水边戏水,而另外一个人则坐在小舟上,小舟上装着行囊。画面中间是水域,水面上几艘大型的帆船。
陈鸿江猜测,这幅画似乎在表达房屋主人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的经历,左侧的画面情景表现的是南洋的景致,而右侧是漳浦故里,中间是大海。
而木屏右上角的画面则更加直白表现南洋的景致,画面上出现的五栋建筑都是西洋建筑,画面上还有一个人在骑自行车,很有现代的味道。
除了这两幅彩绘中西合璧外,房屋中还有许多细节都糅合了异域风格,梁上的坐斗(架梁的构件)是有着髯须卷发,穿着西洋衣裳的勇士,而灰塑作品的形象也不仅限于中国传统的花卉鸟兽,还有西洋大挂钟。
突破传统
不对称的装饰美
从远处看,种德堂总体造型布局跟其他中国传统建筑并无二致,以正堂为中心,左右各修建厢房,然后围起来,然而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以正堂为中心的左右两侧装饰并不一致。
“左侧厢房的两个窗口上的雨披呈椭圆形,更扁一些,而右侧则更圆一些。”陈鸿江说,除此之外,正堂大门前的装饰也不一致,左边的石板上刻有浅浅的花纹,而右侧则是平面的;左侧在大理石与墙面交接处镶嵌着刻有装饰花纹花岗岩,而右侧则没有。
陈鸿江听长者说,当时建造这落院子时,雇了两个不同风格的师傅,展开竞争,一人负责一半,“因此左右侧呈现了不同的装饰风格,但又要保证整体和谐,形成不对称的装饰美。”
溯源
印尼华侨富商衣锦还乡修建
建造这座建筑精品的,是印尼华侨陈玉宇、陈玉规兄弟。1919年,他们聘请客家师傅开工始建,至1927年竣工,历经8年才建成。
“我祖父陈玉宇早年就去印尼,在印尼三宝垄经营布匹生意,商号名叫‘源昌号’,做布匹生意,往来于中国与印尼之间。”陈鸿江说,后来祖父在印尼赚到钱,衣锦还乡同伯公陈玉规一起修建了这落院子,因此院子的大门上还刻着商号的名字。
“当时修建这落院子花了数箩筐的白银,这和祖父乐善好施有关。”陈鸿江说,当时聘请的工人主要是本地的村民,村民为了多赚些钱而怠工,祖父也没去管,觉得自己吃些亏不要紧,所以工期耗时较长。院子建成不久,砖埕增扩,围墙前移2至3米,略呈弧形。
见证中国与印尼贸易往来
评价
近日,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一行到漳浦县考察文物保护工作,看到种德堂大面积的灰塑壁画时,郑国珍认为这在全省极为少见。
漳浦县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认为,种德堂的建筑规模宏大,布局科学合理,为研究民国时期建筑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种德堂梁架上的花板、斗拱等雕刻精美,彩绘、灰塑形式多样,生动逼真,装饰简繁有序,突出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清代至民国有大量漳浦人到南洋谋生,他们往来于中国与南洋各国之间,种德堂是中国与印尼贸易来往的历史见证。这座民国时期优秀的建筑,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去年3月24日,后康陈氏种德堂由漳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十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种德堂的建筑、文物、环境等受到较好的重视和保护,目前漳浦县文管部门正积极将其申报省文保单位。(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苏禹成 杨清竹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