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泮坑:百年老茶村飘出新茶香 清香醉人
流火六月,青青泮坑。青山,流水,茶园,古村庄。
雨后的泮坑古朴静谧。漫步古茶道,清新怡然,茶农们隐于茶树丛间采摘茶叶;穿梭古村庄,茶香扑鼻,家家户户手工做茶。

云霄县和平乡泮坑村是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老茶村,这里世代以种茶为生,历经盛衰,未曾改变。如今在党的惠农政策照拂下,百年老茶村飘出新茶香,更加醉人。
茶山:天地人相和

泮坑茶园
好山好水出好茶。泮坑山上的茶园绿意盎然,茂林修竹环绕,小溪流水穿梭其间,各色蜻蜓、蝴蝶飞舞停驻,宛如仙境。一丘丘的茶树在透过树叶的阳光照耀下,绿盈盈。茶农们背着茶筐,移步于碧绿诗行的茶海间,手法娴熟地采茶,茶间田头的小溪叮咚响,泮坑水库的湖水波光粼粼,澄澈清甜,周边树林不时传来悦耳的鸟叫声、牛羊鸣声。

泮坑村种茶历史悠久。泮坑山是以前的莆美大山后山,清初,祖籍莆美镇莆美村的漳苑茶庄张氏后人看中了泮坑的山水,上山种茶,后来定居泮坑。
1958年,和平农场老茶厂建厂,当时的泮坑村就是老茶厂的主要原料生产地。其茶叶销往福建、广东、云南等地以及东南亚国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以矮脚乌龙为主打的泮坑茶出口东南亚,声名鹊起。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茶叶品种老化、加工工艺落后,泮坑村茶产业一度凋敝。2001年以来,泮坑村逐步淘汰“梅占”等茶叶老品种,引进黄观音“105”等优良茶叶品种,老茶村焕发了新活力。现在,老茶村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方式,正在推广有机生态种茶理念。
“泮坑山生态林种植面积超过茶山种植面积60%,水系丰富,水质清甜,海拔也高,而且按照生态有机种植方式布局茶山。这是泮坑茶最大的特点。”泮坑作业区书记叶云平介绍说,泮坑村凭借着四水四山、四百多米的高海拔、祖祖相传的精湛制茶技艺等,形成了云霄独特的老茶村。
“茶园要距离村庄三公里,施有机肥。羊粪是不错的有机肥,我们还坚持人工采摘。”在这里种茶二十多年的“茶人”张扬晖说,人工采摘虽然成本高,产量低,但是采摘的茶叶又嫩又均匀。有机茶亩产虽然才60斤,不过市场批发价可高达400元,是普茶价的8倍。张扬晖和张扬锋兄弟在泮坑发展有机茶园1000多亩,在县城开办茶庄。
泮坑村家家有茶林,户户懂制茶。目前泮坑茶山有2600亩,最大面积的是张扬晖创办的绿仁山茶业科技公司800亩的有机茶园,还有冇坑茶业发展的600亩茶园,其他八十户村民种植1200亩茶园,茶品种有黄观音105、单枞、水仙、大红袍、金观音、白冠鸡、黄玫瑰、水金龟、铁罗汉等16种。
茶坊:茶道和茶心
一家炒茶十家香,十家炒茶香满村。泮坑茶村是个古村落,古民居里传承着泮坑人的茶道和茶心。
瓦房民居炊烟袅袅。蓑衣吊在门上,竹编茶筐放置门旁,推门进去,一屋子的茶架和竹簸箕排列井然。满屋子茶香。茶农们正在辛苦制茶。这就是泮坑手工老茶坊。泮坑村手工制茶工艺世代传承,即使是在机械制茶盛行的当今,泮坑人对手工制茶工艺依然痴心不改。
“杀青是制茶的重要工序,传统杀青,就是在锅里炒青,一天大概可以产出25斤茶。”漳苑茶庄张氏后人张扬晖如数家珍介绍茶叶制茶传统工序,採青、晒青、晾青、摇青、杀青、揉捻、初烤。想要精制茶还需经过挑梗和炭火精焙。其中摇青是提高乌龙茶品的质最重要的环节,决定着茶泡出的香气。
“摇青要先轻后重,以免梗叶折断造成死青,人工摇青可以根据情况实时调整摇青力度和节奏。”泮坑村老茶农站在竹笼摇青机旁说道,摇青机是用竹子编制的圆柱形笼子,中间有一个横杠,将萎凋的茶叶放在竹笼里翻滚,来回筛动,使叶片边缘经过摩擦,叶缘细胞受损,经摊置失水,叶中多酚类在酶的作用下,渐渐氧化,形成茶叶特有的品质。
纯手工制成的茶叶在生产过程中无任何化学污染,手感柔和,滋味醇厚,色泽鲜嫩,保持了茶叶原有的天然风味和甜度。不过手工制茶耗费人力大、产量小,适合小作坊作业。这也是泮坑村小茶坊遍布的重要原因。

泮坑村也有茶厂,但茶厂里手工制茶和机器制茶并行。“保留手工制茶是为了提高茶的质量,机器制茶是保证茶叶的生产规模。”张扬晖介绍说,为了保证茶叶质量,不误采茶好时节,他的茶园人工采摘和机械采摘分区进行。
虽然机械制茶效率高,泮坑人却坚持传承手工制茶。因为手工制茶技艺是祖辈流传下来的,是早就深深融入泮坑茶人血液骨骼里的茶道和茶心。
茶品:坚持原生态
人有人品,茶也有品。“泮坑茶是有历史底蕴的,绿色原生态是它最大的特点,也是当今茶客最推崇的。”张扬晖品着甘醇的玉桂,感慨地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爱喝泮坑茶。
400年过去了,泮坑这个传统老茶村虽几经起落,尤其是面对激烈的茶业竞争,依然屹立不倒,如今又飘出了新茶香。这主要得益于茶村坚持几百年的有机生态茶品。
和平乡乡长于锌说,为了振兴茶业,2000年以来,泮坑茶村引进或改良的优良茶有黄观音105.悦茗香、白瑞香、白鸡冠、水金龟等,倡导绿色生态理念,推广有机、绿色、无公害等种植办法。2005年开始,泮坑茶又在云霄茶市场打出了名声。
“茶品中,有机茶为上等品,产量少而且价格最高,绿色生态茶为二等品,无公害茶为三等品。论市场和价格,这三种茶远远超过其他茶。” 张扬晖根据多年的种茶和销售经验,给泮坑茶品质分类。
张志宝是从泮坑走出来的茶二代。其父亲曾就读于福安茶校,也是目前云霄县唯一毕生从事茶行业的茶叶农艺师。受父亲的影响,张志宝从小喜欢茶,长大后也以茶为业。
“茶品不再只是出门七件事,除了休闲,还多了诗意、绿色、健康、环保的理念。”宗牌茶业的张志宝现在主要从事茶叶的加工、销售。他说,“为了防止二次污染,在茶叶精加工环节,我们采用自动化、机械化加工方式,色选机、烘焙机有专人定期清洁、维护、保养。”
2004年,张扬锋看好有机生态茶的前景,放弃大城市兴旺的茶生意,回到泮坑村种茶,采用生态有机种茶技术。张扬锋的“冇坑”岩茶白瑞香畅销市场。
好品牌卖好价钱。泮坑人有了品牌意识,开始申请QS认证和绿色商标认证。目前,泮坑茶村拥有冇坑、绿仁山、集香等10多个茶品牌和20多家专卖店。
茶商:茶香飘世界
茶香不怕巷子深。“泮坑冇坑白瑞香销往欧盟,非常难得。这在云霄还是第一次。” 张扬锋在县城开办了夷锋茶苑。他和兄长张扬晖不仅是茶农和制茶师傅,而且是对茶文化有研究的茶商,
泮坑茶村山青水秀,张姓村民又承祖上“武夷漳苑茶庄”的种茶、制茶精技艺,历代制茶专家辈出,茶商遍及国内外。数百年来,泮坑人秉承着福建武夷漳苑茶庄十几代人的精神,矢志不渝地将泮坑茶推向各地。
泮坑茶村全村不过700人,而茶商不下百人。据了解,云霄是颇有名气的茶商贸大县,泮坑茶商人数就占云霄全县茶商的近一半。武夷山茶商都很敬佩泮坑茶商的开拓精神。
“把茶传承下去是我的追求,我希望我们世代都能以茶为生,把父辈传给我的再交给儿子。”张志宝有个茶叶世家梦。
聚为一团火,散为满天星。泮坑茶商走南闯北,开办茶庄,将泮坑茶带向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夷锋、宗牌、天峰,香山,茗山,集香等云霄本地85家茶店专卖或经销泮坑茶,泮坑人在大城市开办茶庄,有北京的春蓉茗茶,上海的天香韵士茶业,广州的绿仁茶业,东莞的林海茶业,厦门及漳州的冇坑茶业等,还在美国夏威夷创办了天山仁茶业。
“云霄人爱喝茶。云霄人要喝自己的茶。”张扬锋有些遗憾地说,现在,云霄茶叶市场大多数被外地茶所占领。
据不完全统计,云霄人每天消费茶叶至少4万斤,一年就达1400多万斤,云霄茶市场巨大。
“泮坑茶发展潜力大,要打响原生态品牌,以此为契机,规划发展集生态种植、休闲观光、茶园体验为一体的传统茶村观光旅游业,同时辐射带动和平乡茶业,振兴和平老茶乡。”和平乡乡长于锌说,下阶段,以云霄为发展重点,进一步拓展全国市场。
老茶村又飘出了新茶香。泮坑人正走在康庄大道上。(王一雄 方燕琴 文/照片除署名外由和平乡党政办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