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市区北京路有一家老肉粽店 弥漫粽香三十年

2015-09-02 10:56 来源:闽南日报 0

  “我们北京路这家小店,你别看不起眼,我们在这里做粽子卖粽子算起来也有30年了。在漳州市区,说起我们的粽子,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昨日,在市区北京路曾记肉粽店,店主张福顺同笔者聊起自家的粽子时,眼里满是自豪。


曾记肉粽店的曾心清正在绑粽子 范伟鸿 摄

  曾记肉粽店坐落于市区北京路与台湾路的交界处,占地不过几平方米。张福顺告诉笔者,就是在这样一条很不起眼的小街中,自己的岳父从1985年开始经营曾记肉粽。后来,曾记肉粽由曾卫容、曾卫中、曾卫人、曾心清等兄妹四人一同传承经营。张福顺因娶曾心清为妻,自然加入了曾记肉粽店,成了曾记肉粽店的一员。这家曾记肉粽店历经两代人的努力,名声越来越响,生意越来越好。

  “平日里粽子的销量已经不错,每年端午节更是供不应求。”张福顺笑着说。据他介绍,每年的端午节是这家店最热闹的时候,肉粽店从五月初二这天开始加班加点地包粽子到五月初五,每天粽子的出售量达到两三万个。不仅有本地的居民过来购买,海外的华侨会托家里的亲戚帮忙购买,然后用快递寄过去;平时也有港、澳、台的同胞会慕名前来购买,可谓粽香飘遍海内外!

  张福顺的妻子曾心清一时兴起,还现场为笔者表演包粽子。只见她把两片粽叶拗成漏斗状,灌上糯米,当中塞上馅料,再加上一点糯米盖上,用粽叶裹好,外面绑上咸草,麻利地打上一个结,一个饱满的粽子就包好了。整个过程不过10秒钟,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令围观者啧啧赞叹。

  曾记肉粽如此受欢迎,一定有其特别之处。当笔者问起肉粽的制作诀窍时,张福顺立即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要做好一粒粽子并不简单,从外包的叶子到内部的馅料,都要经过严格把关。首先是外包的叶子,店里选用的是竹叶,既方便包又让粽子带有竹叶的清香。然后是炒米,炒米可是技术活,既要力气,也要功夫。店内的锅大,一次可以炒40斤米,但稍不注意就会炒焦,需特别小心。再次是煮配料。店内的粽子价格从3元到15元不等,配料更是五花八门。张福顺介绍,这些配料都是“古早味”,从来没有改变过,因此保证了粽子和以前一样好吃。最后才是包粽子和煮粽子。如今,大多数人包粽子都会选择用方便又相对容易使用的白绳,而他们店里选用的粽绳则是产于漳浦的咸草。处理这些咸草很是麻烦,先得将咸草在太阳底下暴晒,然后把晒干之后的咸草剪成一个一个长条。把这些长条的上端结扎在一起,下端裁成相等的长度,并把咸草上的刺剃掉。张福顺补充说道:“虽然咸草扎粽子比较困难而且容易伤手,但毕竟是传统的东西,这样也算是一种保留吧。”

  张福顺说,店里平日的生意好,端午节前更是加班加点仍是供不应求,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店里的粽子好吃。由于包粽子工艺复杂,制作过程辛苦等缘故,年轻人很少愿意学包粽子,导致现在每年过端午节,很少有家庭会自己包粽子吃了,大多是上商店或超市买几粒过过节。张福顺希望一般家庭中的绑粽手艺不要失传,好让老祖宗传下来的味道能够一直延续,同时也能让他们这些绑粽师傅在端午前好歇口气。

  当笔者提起这项老手艺有没有准备传承给下一代,延续这家老店的生意时,张福顺说:“现在还不确定,这要看看年轻人是不是愿意传承了。”绑粽子已成为端午节“符号”,更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绝对美食,莫让古老的手艺与我们渐行渐远。

  据了解,绑粽子其实是一年一度端午节的一个重要节目,本身也是一项充满乐趣的劳动。尽管随着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人们花在食品上的时间会越来越少,但其中的乐趣也在淡化。传统节日的乐趣要靠每个人去感受,否则这些节日会慢慢变味,会像传统老手艺一样,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林顺才 何芳萍 吴乔莺 何文欢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吸毒后入住宾馆身份证无法识别 男子补证件被抓
下一条:手机实名制网上办理流程 运营商称不会“粗暴”停机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