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圈与救生圈本质不同 游泳圈不能作为救生用具
6 月 16 日,本报“社会新闻”版刊出题为《一男子溺水九龙江》的消息, 报道 6 月 15 日上午,40 岁的男子郑某和几名朋友到九龙江小铺南村段的江边游泳,突发意外。当时,郑先生正处在江的中间,离岸边有二三十米远, 他携带的游泳圈突然破裂,呼喊了几声便沉入水里,他的朋友赶紧上岸报警。 施救人员随即进行搜救,持续到第二天找到郑某的尸体。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令人扼腕长叹。要是郑某携带的是救生圈而不是游泳圈,也许就不会溺亡江中。
游泳圈质量良莠不齐 消费者认识存在误区
眼下天气炎热难耐, 九龙江的 “泳者”众多,江面漂浮着各式各样的游泳圈和救生圈。“泳者”都习惯将游泳圈俗称为“救生圈”,因看上去两者外观差不多。 殊不知,游泳圈和救生圈存在很大的区别,游泳圈在发生意外的瞬间难担当救生的大任。 连日来,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人误以为游泳圈等于救生圈,对与之相关的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做出用游泳圈替代救生圈的傻事, 令人堪忧。
在市区小商品市场,记者发现不少玩具批发摊位都有出售游泳圈,色彩与款式五花八门。 多家大型超市,大街小巷不少卖文具、 玩具的商店,体育用品店以及游泳馆周围卖游泳用品的小店都有卖游泳圈, 价格在 15 元到 50 元不等, 质量良莠不齐,有的有 3C 标识,有的无 3C 标识;质地有的厚,有的薄;有的标注“注意:非救生设备,仅供在成年人监护下浅水使用” 等安全提示字样及保质期,但没标明厂家、材质、出产日期等相关信息。而十几元的游泳圈则没有任何产品信息。此外,市面上还有臂圈、实心泡沫游泳圈等产品,但是同样存在标识不清的情况。记者随机询问了 8 名在挑选游泳圈的顾客,知道游泳圈与救生圈的区别吗?其中 7 人一脸茫然地反问, 游泳圈不就是救生圈吗? 他们竟然一致错误地以为,游泳圈就是游泳时万一出意外时救生用的,它让人不会沉入水中,所以也叫救生圈。
据了解, 中国轻工业协会出台的 《充气水上玩具安全技术要求》中明确规定, 充气游泳圈水上玩具应在距离气门不到 100 毫米处的显著位置印上永久性的中文安全标记。这个标记为 “注意: 非救生圈设备,仅供在成年人监护下浅水使用”。 另外, 游泳圈是一种水上充气类玩具,根据 《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玩具类商品需获得 3C 认证。 而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 出售产品必须有中文厂名、中文厂址、 电话、 许可证号、 生产日期、 中文产品说明书等, 否则均视为不合格产品。
在一些体育器材专卖店或体育运动专柜, 则有救生圈出售, 但顾客少很多。 救生圈简单地由蓝、 红、白、 黄四种色条组成环, 即使有些色条上加印了卡通, 款式也比较单一。
游泳圈与救生圈本质不同 游泳圈不能作为救生用具
国家玩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有关专家强调:“塑料充气游泳圈只是水上充气玩具,不是救生圈,不能作为救生用具使用。 ” 业内人士介绍,救生圈是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生产工序复杂,要求更为严格。比如,救生圈的圈体芯材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外面包裹玻璃纤维布,涂上三层酚醛树脂,然后包帆布并涂刷数层油漆。 对仅用于内河水域的救生圈,整体质量不小于 1.5 公斤,目的是增强救生圈圈体的强度,以及在救护落水者时抛投准确,不受风浪影响。此外,救生圈圈身必须具备荧光条,方便救援。
游泳圈与救生圈执行的国家标准是不一样的,救生圈是起救生作用的,它具有很多附属功能;而游泳圈被定义为水上玩具,执行的只是玩具标准。与真正的救生圈相比, “玩具” 游泳圈重量太轻, 很难准确投掷;容易破损漏气,抗压能力很差,极易爆裂;塑料表面遇水湿滑,较难抓握。 因此,游泳圈只能在水上休闲运动中起到一定的辅助或保护作用,不适合在游泳池深水区或者河流、海域使用。
游泳圈与救生圈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绝不能替代后者,大家切莫混淆游泳圈和救生圈的概念,把安全托付给游泳圈“玩具”。 特别是九龙江水情复杂,即便是资深的 “泳者”, 也请带上救生圈,以备万一出现意外自救,也可在关键时候救人。 (可扬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