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 阮厝“润饼”香
春季到,春雷响,春到就该包“春卷”
海都闽南网讯 “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着播田夫。”这一句闽南春谚语,说的是一至三月的天气,冷就一个字。
而现在正处于“寒死牛”和“寒着播田夫”之间,接下来的天气回暖是“主旋律”,气象专家表示,如今正是开春,只是冬风尚未褪尽,仍有逼人的寒气,让身体保暖很重要。正是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人们也开始追寻一种应急的菜肴,简单又可口还能与众人分享,于是,春季到,春雷响,春到就该包“春卷”。
每年的这个时候,漳州市区的一些市场内,老师傅又亮起了20多年的功夫手艺,熟练地摊着润饼皮,边上还站着排队买春笋的耐心厝边。
昨日,记者早早来到市区闽南水产批发市场,在春卷摊感受一番市民的热络劲,还有热情摊主秀绝活,也有市民,一家三口在家其乐融融地包着春卷,准备他们的丰盛午饭。
陈矮仔的麻利刀工,让人称绝
圆韧春卷皮全靠真功夫
人物:摊主严玉英(52岁)和丈夫陈矮仔配合20多年
三个平底圆煎盘齐上火,交替使用,速度快。凭经验抓适中一把搅拌好的面团,左右来回摇,韧劲十足的面团拉开了“丝”,快速地趁着爬开的“丝”往煎盘抹一层薄薄的圆,十几秒,面皮干了,用小铲子轻轻挑起皮,一张润饼皮完美出炉。别看手艺不复杂,内行才能看门道。春卷皮若没有真功夫,一咬没嚼劲,有经验的老漳州人一吃就能挑出刺。
丈夫陈矮仔来支招,称搅拌面团是个力气活,面粉和水融合后,要不断地“抱”起面团摔几下,让面团内外融合得更加有弹性。
快刀切菜丝让人捏把汗
人物:摊主陈矮仔(56岁)
春卷馅料常见的春笋、包菜、红萝卜都要切丝。功夫有没有,出手就“知影”。不用砧板,甚至不用眼看,凭借经验,刀上下来回,各种菜丝在空中以一个完美的180度弧线落地,切出的丝极薄。各种叫不出名的刀具是特意请人打的,为的是在切丝时与手感更加契合。刀工决定口感,要真刀不要削刀,刀切的菜丝水分不易飘散,存放时间久。
王女士一家,在家包春卷
一家三口人围桌包春卷
人物:南大道王女士一家
“馅一定用五花肉”,陈女士特意提醒。漳州人春卷馅以菜馅为主。春笋、香菇、五花肉、胡萝卜先慢火炒熟,再加入包菜、豆干、虾仁、调味料翻炒即可,简单!居家包润饼要的是那份“趣”,小心地一“卷”,比比谁包得好,菜汁渗出皮,入口爽口。吃不完放冰箱,隔天炸了,就成了漳州人口中的“春卷”。
谈春卷论价格
对于这春卷,漳州民俗专家郑惠聪有话说。他称,据当地民间传说,战乱时期,善心人将士兵尸首用草席裹着安葬。清明前后,人们上山祭拜亡灵,为了方便携带祭品,也用面皮简单包着饭、菜等。因此,润饼常作为清明扫墓的祭品。
在而厦门一带,春卷则是以包糯米为主。在北方天津、山东、山西一带,有类似于“春卷”做法的“煎饼果子”、“煎饼”、“摊煎饼”、“薄饼”等。
不过,落眼漳州,看看今年和春卷有关产品的价格吧!春卷皮每斤5元左右,去年仅有3.5元。虽然价格上涨,丝毫不影响热卖。摊主陈矮仔一天只卖上午,平日每天可卖上百斤面粉约150斤的春卷皮,每斤约20张,一天卖3000张左右,周末可卖6000张左右。而市民老杨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曾在市场上卖过春卷皮,那时1斤才5毛。
而一个星期前,春笋丝飙升至20元1斤。近日价格降半,与去年同期相差无几。而包菜较之去年同期每斤1元~1.5元,从今年春节期间至今,包菜价格就居高不下,每斤3元左右。(本网记者 郑娟娟 林艺芬 杨清竹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