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2015年福建省两会闭幕:法治的“声音” 法治的“细节”

2015-02-02 08:10 来源:闽南日报 0

  法治的“声音” 法治的“细节”

  今年的省两会闭幕了,代表委员们陆续返程,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依法履行职责,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大家感受最深的是信心、动力、使命感,大家谈得热烈的还有:法治的力量。

  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法治”的声音,一次次地在省两会的会场上响起。在主会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里,浓墨重彩地提到“扎实推进科学立法工作”;省政府工作报告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做出了一系列部署;省“两院”工作报告,多次提及“规范司法行为”“坚持公正司法”。在各个分会场,代表委员们热议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不要‘找关系’,而要‘找法律’”“要重视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要建立健全行政机关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从庙堂上的洪钟大吕,到草野间的微言大义。这些声音,汇聚成加快建设法治福建的两会“好声音”。

  有好声音,也有好细节。记者近距离观察发现:会场内,不再有刺耳的手机铃声响起;会场外,有人看到“禁止吸烟”牌子,悄悄地把烟盒又放了回去;自助餐厅里,大家自觉践行“光盘行动”,并主动将餐盘递到服务员手中……有人也许会问:这些举动和“法治”有何联系?大家只不过是遵守规矩而已。

  但,无规矩不以成方圆,守规范方能行法治。法治不是抽象的名词,它需要人们外化于行。“遵守规矩”是“法治精神”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很难想象一个在生活中肆意践踏各种规矩的人,能拥有坚定的法治信仰。

  规矩深入人心,形成习惯,讲规矩的人和事多了,也会潜移默化地形成尊重法律氛围。

  从声音,到细节,是法治精神在人们内心撒播下种子,并已经抽出嫩芽。我们期盼,法治精神成为全体公民的信念,融于每一个国民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中。

  省两会期间,会场外有这样一幕:一位母亲骑着电动车载着小孩,旁若无人地闯红灯。小孩质问母亲,“闯红灯是不对的”。年轻的妈妈回答道,“路上又没车”。

  从场内,到场外,或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愿我们的代表委员们,走出会场,将法治的“声音”和法治的“细节”,带到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传递给更多的人。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国务院下发表彰决定 漳州市统计局获国家级殊荣
下一条:开漳圣王陈元光陵园的石羊传奇 被誉为“神羊”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