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弹棉郎”子承父业 坚守廿四载弹就“鸳鸯谱”

2014-12-29 10:08 来源:漳州新闻网 0

  “弹棉郎”江西小伙儿小李子在龙海的“温暖事业”

  十五当学徒,十七成师傅,坚守廿四载,弹被超万床

  连日来,淅淅寒雨让龙海市程溪镇下庄村下埔社显得格外静谧。12月28日,骤然响起的高音喇叭打破了小山村的这份宁静。“走,瞧热闹去!”七嘴八舌中,猫在庙口聊天的阿公阿嬷,起身向村中广场走去。“我得回家,把硬邦邦的棉被拿来给小李子翻新。”不一会功夫,婆娘们纷纷返家。

  原来,村里来了弹棉花的。乡亲们口中的小李子,是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李志平。9年前,李志平夫妇曾经来这里打过棉被。因其手艺好,不偷工减料,收费又公道,所以乡亲们至今都记得他。

  和着震耳的歌声,小李子一家人撑开一顶十来平方米的帐篷,铺上一张大床,准备好各种工具后,便忙活开了。

  子承父业 坚守廿四载

  39岁的李志平是他们家族中的“弹三代”。爷爷、父亲、叔父都是弹棉人。“小时候家里穷,作为家中长子,我15岁时就辍学跟随父亲、叔父走村串户学弹棉花。17岁那年,我学会了全套技艺,另起炉灶,带着妹妹走南闯北去弹棉花赚钱。”说起如何成为“弹棉郎”,李志平颇感无奈,却又有几分自豪。

  外出弹棉花,就是一省换过一省,一个村子换过一个村子,像吉普赛人一样,四海为家。李志平说,他们最远的到过广西,较多的还是在闽赣两省。每年,他们从农历七月外出,到腊月廿八九才怀揣工钱回家过年,过完年再次外出,直到农历三四月返乡。在家的那段时间,他们打零工或做些小本生意。

  “24年来,我们弹制的棉被有一万多床了!”这个纪录,让李志平颇有成就感。但当问及对自己坚守了24年的这门祖传手艺会如何坚守时,他表情茫然,沉思许久后说:“这是一份‘温暖的事业’,它承载的不仅仅是父辈的期望,更有自己的情怀。”

  好手弹棉 弹就“鸳鸯谱”

  年年来漳州弹棉花的李志平,如今练就一口标准流利的闽南话。他之所以特别喜欢来漳州弹棉花,是因为漳州人热情大方,而且社会治安好。他所到之处,人们都很友善,不但提供用电用水,还送来一些自家种的蔬菜、水果,这让他倍感心暖。

  “20岁那年,我到漳浦杜浔弹棉花时,还在那里‘弹’了个老婆呢!”当年,李志平凭着勤劳朴实和一门好手艺,虏获了当地一位同龄姑娘的芳心,并喜结连理。“当时,我除了一辆破旧自行车和一些弹棉花用的家当外,一无所有。但她还是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死心塌地地跟我走天涯,真的让我很感动。”

  从此,在李志平的弹棉路上,多了个特殊的徒弟,她除了帮忙弹棉被外,还包下洗衣做饭等活。小两口夫唱妇随,用“打棉被”赚来的钱赡养家中老人,还养育了3个子女。

  李志平的大女儿今年18岁,老二是个男孩,两人都已辍学,今年跟随他们一起出来弹棉花。13岁的小女儿在老家读书。“由于我们长期在外,导致两个孩子过早辍学,不知道以后他们会不会怪我们。”李志平愧疚之情溢于言表。“孩子和我拌嘴时,常怨叹我们没时间在家里好好陪他们,以致他们连撒娇的机会都没有……”接下话茬,孩子的母亲眼圈湿润了。

  与时俱进 “鸟枪”换“大炮”

  “传统的手工‘打棉被’有弹棉、铺棉、揉棉、网纱、缝线等多道工序,单弹棉花这一道工序就要一两个小时,一床棉被制作下来需要三四个小时。手工弹棉,弹棉人要肩背手持20来斤的弹弓、木槌,期间还要用篦子整、磨盘压,十分累人,每次收摊时,整个人就像散了架似的,腰酸背痛。”李志平说起纯手工弹棉的辛苦。

  为减轻体力消耗、提高效率,今年初秋,李志平添置了弹棉机,还购置一辆厢式小货车,并根据车厢尺寸定制一台全自动电脑缝被机,固定在货车车厢里。这样一来,不但外出方便了,而且省却转场时叫不到运输车辆的烦恼,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前,妻子除了做饭洗衣,还要做些诸如拉丝、缝被角、勾边等活计,现在有了机械,她‘下岗’了,成了全职的‘煮饭婆’!”李志平用闽南话打趣地说。

  有了机械的加盟,现在翻新一床大棉被,连同入套缝制,仅需三四十分钟。而且缝制后的被褥外观丝毫不比正规厂家的产品逊色。只是,人们记忆中“嘣、嘣、嘣……”那富有节奏感的弓弦声,被机器轰鸣声取代了。

  尽管半机械化翻新出来的棉被比手工精致很多,但李志平并没因此随意提价。他视棉被大小,搭上一条新被套,收费80—120元不等,如需添加新棉,每斤25元,而且现场制作,不掺假,让人放心。

  “鸟枪”换“大炮”后,李志平有了空闲时间,于是,他又兼营起手工做床垫的生意。

  时代变迁 老手艺式微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上出现羽绒被、太空被、蚕丝被等新产品。这对弹棉人来说,无疑是个巨大冲击。“现在,仅有上了岁数的城里人,以及乡下一些中老年人还对传统棉被情有独钟,年轻人多数与传统棉被‘绝缘’,所以,弹棉被已成‘夕阳产业’,再加上这活又累又脏,因此没人愿意传承了。”李志平眼见弹棉花“老手艺”日渐式微,心怀隐忧。

  早年,李志平曾经带过2个徒弟,后来都因嫌太苦太累,改行了。“弹棉花是个苦行当,全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闯荡,风餐露宿,和家人聚少离多,成天泡在棉花絮和灰尘里,还赚不到几个钱,真的不如去打工!”李志平的妻子说。采访中,李志平的大女儿表示,她明年不再跟爸妈出来闯荡了,要在老家工厂打工。 (漳州新闻网 陈建和)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元旦放假通知2015全文 1日至3日调休放假总计3天
下一条:龙海市石码镇公园西路 两男子叫卖各种“兽皮”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