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湘桥九十九湾旁11座明清古厝 维修经费成问题

2014-12-14 11:16 来源:海峡导报 0

  歇山式燕尾翘脊、红砖红瓦,或三进,或五进,从两边的护厝步量,最深的达90米。在漳州市龙文区湘桥村的九十九湾河畔,坐落着11座明清古厝。

  它们大多为官宅,有“大夫第”、“翰林第”、“贡元第”……每一座古厝,都代表着一个读书人的成功,它们共同见证了湘桥黄氏数百年来读书进取的历史传统。

明清古厝一座连着一座

明清古厝一座连着一座

雕梁画栋,美不胜收

雕梁画栋,美不胜收

  “在古代,只有官家才能建造这样的大厝。”漳州龙文区文史专家、贡元第的传人之一黄昌老人说。

  据介绍,湘桥黄氏一直有读书进取的传统,清朝康熙年间,第十六世祖黄金钟考上贡生,官至杭州同知,辞官后建有“大夫第”一座。自黄金钟后,子孙读书出士的人数多达数十人。

  清乾隆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漳浦人蔡新在《湘桥黄氏试草序》中赞道:“自省庵公(黄金钟)以来,合其祖孙三世文显者又二十余人,光远而益耀。”

  尽管这些官厝比较宏大,但都算不上精致,无论是墙上的砖石,或者是屋内的梁柱,都没有雕饰,砖墙上的缝隙很大,显得十分朴素。倒是村里一座商人家的古厝,梁柱上雕满了鸟兽,用料讲究,气派不少。

  历经数百年的风吹雨打,古厝梁柱早已腐蚀严重,部分地方屋顶都已经塌下来。11座古厝,一度只有6座相对完整。多年来,村里一直想对这些古厝进行维修,但拿不出钱,拖了很久。

池塘淤塞长满了绿藻

池塘淤塞长满了绿藻

  古厝前的池塘,因为太久没有疏通,也成了一潭死水,影响整体景观。周边环境也不尽如人意,流经湘桥村的九十九湾,河水浑浊,河床上丢着大量垃圾,没了当年“水清河深”的风貌。

  不过,这一现状正在改变之中,根据龙文区政府的旅游规划,湘桥村将建一条具有闽南水乡特色的水景步行街。

  近期,湘桥村才运来了土木,对多座古厝进行“修旧如旧”的维修,部分古厝已经恢复了原貌。据介绍,这些古厝的维修要花费很多钱,仅一座就可能超过上百万元。这些古厝的后人,几乎每家要出数万元甚至是十数万元。

  湘桥村村主任黄志松介绍,2015年,湘桥村将配合市政府内河整治工作,做好沿九十九湾河道的美化,并让湘桥村的水活起来。(记者 郭钦转 卢婷雯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漳州开展“欠薪投诉举报 劳动法律咨询”宣传活动
下一条:漳州一父亲带2岁孩子买衣服 孩子将自己反锁试衣间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