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缎、漳绒、漳绣是漳州织造史上三大技术工艺

2014-12-12 11:05 来源:漳州新闻网 0

  “传承漳绣,就是在传承中国文化”

  近日,记者在漳州刺绣传习所拜访了漳绣第七代传承人陈钟辉。“我们讲传承,讲复兴,不是一两天的事,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平台。我创办刺绣传习所,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漳绣、欣赏漳绣。”陈钟辉说。

  作为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漳绣这门技艺的滥觞可以追溯到唐朝陈元光父子开漳时期。当时,陈氏父子将包括刺绣技艺在内的中原先进文化带到漳州,再经过数代漳州本土艺人的努力,才有了漳绣。清末民初,漳绣工艺发展到顶峰。民国时,自明朝开始世代以漳绣为生的陈钟辉家族在漳厦两地经营着六家绣铺,“锦华”“锦源”的字号蜚声闽南。“文革时,漳绣被当成‘封、资、修’,工厂停产,艺人改行,这门手艺在漳州逐渐没落。”陈钟辉说。

  漳缎、漳绒、漳绣是漳州织造史上的三大工艺,如今却只有漳绣技艺在漳州保留下来。目前,漳绣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漳绣艺人越来越少,市场更是严重萎缩。

  “我们做一幅简单的平面绣,几个人要花上一个月功夫,这一个月我要付的工钱就得几千块,可到头来几千块的漳绣又有几个识货的人肯买?”陈钟辉说,现在即便是漳州本地人,知道漳绣的人也很少,而能够欣赏漳绣的就更少了,销路狭窄使得手工漳绣难以通过批量生产降低成本,而单一定制的漳绣又需要不菲的人工成本,这让传统的漳绣制作陷入了窘境。

  在这样的窘境中,陈钟辉却坚持了几十年。他说,这是出于一份责任感,“人上了年纪,就越来越有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父亲把这门手艺传给我,我不能让这么好的传统工艺在我手中消失。”

  “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应该随时代的进步而变化。”陈钟辉说,以前漳绣制作成本较高,基本供富贵人家使用,如今,他开始尝试用较为便宜的机造丝线取代真丝来制作漳绣,这在最大程度保持漳绣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打开销路,以期使漳绣进入普通百姓家庭。

  在陈钟辉看来,在漳绣作品的一针一线中,凝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人的美德、信仰、历史故事,都能通过漳绣作品来表现。“我们现在说的漳绒、漳绣、漳缎,表面上是传统技艺,骨子里蕴含了传统文化。”陈钟辉说,学习漳绣并不难,四五年就能将各种针法运用纯熟,可要将手中的作品变成艺术品,则主要看刺绣者的文化修养。

  “传承漳绣,就是在传承中国文化。”即使现在漳绣的发展与传承陷入困境,陈钟辉仍对漳绣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说,几十年的刺绣生涯教会他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做事要“持之以恒、全神贯注”。

  “这终究需要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陈钟辉说。(记者 林诚毅)

  “漳州如对漳绒进行抢救性的 非遗申报完全合理”

  apec领导人特色服装亮相后,漳缎在漳州成为众说纷纭的热议话题,不少热心人士希望能在当地复活漳缎。对此,苏州漳缎技艺传承人王晨认为,首要的是先弄明白漳缎的概念及其与漳绒的渊源,“漳缎和漳绒之间确实有技术上的关联。

  以前,苏州、南京也同时生产漳绒和漳缎。并没有说漳缎不是在南京诞生的,南京就不能生产漳缎了,那里也可以生产。同理漳州也可以生产。

  优秀的传统工艺都可以去弘扬。但我想历史的脉络应该给它理清楚。”王晨说,漳缎目前已列为江苏省省级“非遗”,而漳绒目前尚未有哪个城市申请“非遗”,漳绒从漳州起家,“其实应该先恢复漳绒的生产,这在学术界是没有异议的。从历史层面讲,漳州目前如对漳绒进行抢救性的‘非遗’申报完全合理”。(记者 黄舒哲 吴明晖 游斐渊)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途牛旅游网进驻漳州 意在增速争夺线下旅游资源
下一条:《中国老年人防诈骗指南》发布 应对新花样诈骗手段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