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领导深入龙海、漳州开发区、漳浦现场办公
作为国家级美丽乡村创建试点的龙海市东园镇东宝村,在富美乡村建设中不搞大拆大建,尽量在保留原来风貌的基础上进一步美化优化,呈现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面貌。本报记者 林忠 摄
12月4日,市委书记陈家东、市长檀云坤带队,深入龙海市、漳州开发区、漳浦县等地开展现场办公活动,了解各地产业项目进展、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境整治、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情况,推动今年发展目标任务落实。
市领导在现场办公中指出,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奋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认真谋划明年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底,求快求好求实效,为推动漳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一窗一瓦彰显出浓郁的“闽南风”。初冬雨后,在龙海西浮路,道路两侧景观绿化及立面改造工程让大家眼前一亮、印象深刻。作为龙海的“迎宾路”,西浮路榜山段两侧曾经出现乱搭盖现象,从去年年底开始,龙海市对其进行环境整治,细化工作举措,分步实施拆违、绿化、立面整治等工程。现今建筑立面提升及市政配套绿化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一条具有闽南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走廊正孕育成型。行经西浮路,市领导让车临时停下,请大家下车参观道路两侧立面改造情况,要求各地认真学习借鉴,抓住细节求突破,不断提升宜居环境建设水平。田园连着家园,家园美如花园,龙海市东园镇东宝村紧连着东园高优农业示范区。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垃圾如山、污水横流、旱厕遍布的村庄。以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一年来,当地镇村干部带着村民实实在在干,按照“拆清楚、扫干净、摆整齐”的要求,在保持古朴村庄风貌的基础上,融入闽南古厝文化元素,加大整治力度,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原先臭气熏天的河道,如今已有村民淘米洗菜。垃圾堆、旱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花草树木和文化活动场所。市领导指出,龙海市城乡环境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验做法突出体现在三点:一是思路对,抓实抓细,从开展“两违”整治入手,重视提升规划,清理村庄环境,加大绿化力度,有效改善了城乡面貌。二是决心大,迅速贯彻落实全市有关会议部署,攻坚克难,敢抓敢管,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城乡环境整治。三是见效快,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宜居环境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初冬的漳州大地,生机勃勃,处处是项目建设的火热场景。在漳浦县,全长9.3公里的迎宾大道改造工程今年1至11月已完成投资43895万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46%,全线路基工程春节前有望完成,路面工程计划明年底竣工投用。由中国民生银行旗下全资直属公司——民生置业投资创建的民生置业产业园,采用德国和日本一流的印刷设备,年可生产各类票据印刷品500余种,目前一期1.2万平方米的一号厂房已经建成投产,真正实现了“当年招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上半年市领导下基层现场办公项目——长德商贸物流城建设速度喜人,1至11月已完成的投资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4%,主体市场有望年底建成。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繁荣漳浦商贸物流市场。近年来,漳浦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挖掘经济增长潜力。总投资1.8亿元的漳浦电商创业园,由创业园主园区和智能仓储物流区两大部分组成,设置漳浦名优馆、电商运营中心、创业孵化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四大功能区,已于11月11日正式开园,入驻电商企业15家。走进园区,只见企业员工在电脑前紧张忙碌,键盘声、鼠标点击声此起彼伏,忙着打包托运各类包裹,一件件“漳浦制造”在这里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市领导一行实地认真参观考察,听取情况介绍,详细了解漳浦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对其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要求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学习借鉴,把电子商务这一新兴业态发展好,通过电商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 “漳州味”品牌,扩大漳州产品对外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民生事业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市领导一行还察看了龙海第一中学新校区、漳州开发区厦大附中配套工程、江滨花园安置房等民生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加大力度,扎实推进民生工程,注重抓好质量安全,把各项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市领导还察看了锦江大道、丹夫食品、东园高优农业示范区、方明环保等项目。
市政协主席谭培根,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各县(市、区)、开发区(投资区)党政主要领导,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当天的现场办公。(记者 林堃 苏雄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