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埭尾古村落简介 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
原标题:省政协文史工作研讨会在漳召开 考察埭尾古村落
11月27日至28日,全省政协文史工作研讨会在我市召开。省政协副主席陈向先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书记陈家东,市长檀云坤,市委常委、秘书长洪仕建看望与会代表。市政协主席谭培根在会上致词。
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传达贯彻全国暨地方政协文史工作研讨会精神,要求深刻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内涵,开拓创新,探索文史工作为现实服务的新举措、新方法,加强对文史资料的征集,力争多出精品。
会议还商讨明年政协文史资料选题协作征编事宜,肯定我市政协文史工作成效,并组织考察龙海市东园镇埭尾古村落。厦门大学教授陈先清在会上作“台湾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专题报告。
近年来,我市文史工作在“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打造精品”“突出对台特色,做好促进两岸交流文章”“重视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推动漳州传统特色古村落的保护发展”“全面铺开《漳州古村落》征集编写工作”“加强漳州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市政协副主席杨银玉、陈少青,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领导,各设区市政协分管领导及文史委领导参加会议。(漳州新闻网记者 陈瑞珠)
探访闽南古村落——埭尾村

埭尾社为陈姓聚居地
在龙海市东园镇埭尾村,有着龙海目前发掘存有的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末清初古民居建筑群,这些古厝群布局具有轴对称排列、多层次进深,前后左右有机衔接等特点,屋顶多为硬山式曲线燕尾脊,红瓦屋面、石砌墙体,装饰工艺极为精湛,具有鲜明的闽南建筑特色。

村口的榕树下南溪边有个妈祖庙
埭尾社为陈姓聚居地埭尾村的六十多座古厝坐向、形态、大小近乎一致,拿尺子丈量,不差分毫,如果没有村里人指点,外来者肯定认不出哪家哪户,甚至会迷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古厝之间,边门对着边门,中间仅隔一米多宽,打开所有人家的边门,一条由村头连到村尾的直线通道就这么形成了,即使遇到下雨天,走这条通道探访古村落就不用担心会淋到雨。

屋内
村口的榕树下南溪边有个妈祖庙走进宅内,屋内陈列各式古色古香家具、农具,梁上的漆画贴金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有磨损,但是从古厝精妙的构造和装饰仍能看出当时埭尾富贵人家富甲一方的家世。

南溪是九龙江的一段支流
屋内南溪是九龙江的一段支流古厝群随着岁月的变迁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衍生了新村区,不过古厝村民严守先人禁改建筑格局的遗训。古老与现代之间有着鲜明的界限,古老的一律向北,现代的一律向南。无论新旧皆为陈姓聚居地,不接受外姓人居住。
古村落傍水而建,落日余晖,古榕映影,渡舟环绕,偶见几只白鹭驻足觅食,又见古厝新宅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别有一番风味。
如今,埭尾村古厝群以它的古老别致的魅力吸引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马来西亚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也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探访者。(漳州教育信息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