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圆少时求学梦 漳州145名老农民进城上老年大学

2014-10-24 10:39 来源:漳州新闻网 0

  续上少时求学梦 寻求晚年新生活 145名老农进城上老年大学“充电”

  漳州市老年大学的课堂上,活跃着一批身份特殊的学员,他们可不是城里的离退休干部职工,而是城郊一带地地道道的农民。平日里,他们在田间地头忙活,一旦有课,他们洗净泥腿上岸,换上行头,夹起书本,驾车、搭车往城里赶——上老年大学“充电”去!据市老年大学教务处新学年统计,学校招收这样的农民学员有145名。

  10月22日,记者在老年大学碰到刚走出诗词班课堂的蔡其标,他是靖城镇部前村的一名兽医。当天一大早,他骑摩托车从18公里外的家中赶来上课。中专毕业的他痴迷楹联,经常拿作品到城里向诗词、楹联方面的专家讨教,这才知道根底浅。

  今年,女儿上大学后,他空闲的时间多起来,想弥补自己的短板。听说老年大学开设有诗词班,便前来报名求学,并拉上了志趣相投的两位六旬老人。一个多月来,他们每周三便早早赶来,没有落下一堂课,回家后还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对楹联情有独钟,我把它作为一种文化追求,上学补课,提升自我。”

  靖城镇湖林村64岁菜农黄文财也赶来老年大学音乐班“深造”。在他上小学时,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负担重,他只得辍学回家干农活。半个世纪过去,他一直将音乐梦埋藏内心深处,只等农活暂歇,才吹拉弹唱自娱自乐一番。有几次进城路过老年大学,他心里痒痒的,溜进课堂旁听,但地里的活儿忙不完,他还是割舍了。

  晚年得了空闲,老黄对自己“半桶水”的音乐水平想来个彻底“翻身”,于是交了60元的学费,名正言顺上了大学,圆了儿时梦。他说,音乐以前是消遣,现在可以提升晚年生活品质,可谓今非昔比。

  上了老年大学,让许多农民朋友过上充实而幸福的晚年生活。金庸小说“闽南话代言人”颜森焱是龙海市颜厝镇的农民。5年前,他上了老年大学,学了美术和电脑两门课。如今,他除了在中山公园“讲古”给老人听,更多的时间在家里作画。在他看来,上老年大学可以给自己充电,“脑子装上新知识,跟上了时代。”

  据了解,老年大学里的农民学员大都来自城郊一带,包括龙海、龙文、南靖和芗城天宝等地的农村。在老年大学开设的89门课中,他们对太极拳、书法、摄影、医学保健尤为热衷,个别人还兼修数门课。

  市老年大学副校长刘声怡说,年轻时他们没有条件学习,晚年生活好了,渴望补充以前落下的课程。“在课堂里,他们虽然基础弱,底子薄,但他们很认真,不迟到、不早退,就连课间休息也拿来切磋交流或请教老师。”(漳州新闻网 罗培新 陈嫣红)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福建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今日在漳州体育场举行
下一条:《韵动漳州》来了!漳州市民5万多次快门献礼省运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