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28年间,方群达主持修缮漳州各地50多座古建筑

2014-10-21 10:59 来源:漳州新闻网 1

  一支铅笔,一张白纸,一杯清茶,年过六旬的方群达端坐在书桌前,戴着老花镜,一丝不苟地绘制着云霄县云山书院升级改造工程的平面图,一画就是几个小时。

  福建新闻最新报道:从1986年主持修缮唐代陈政将军墓开始,到如今的云山书院修复,28年间,福建漳州各地50多座古建筑的平面图、立体图、施工图均出自他手。一座座修缮后光彩夺目的古建筑,都是这位老人一笔一画勾勒出来的。如今精力虽大不如前,但对于长期担任中国古建筑协会荣誉理事的方群达来说,修缮古建筑依然是他深爱的事业。

  1973年,方群达到乡镇承担宣传工作,之后进入云霄县文化馆。因为兴趣报名参加了当时的陶瓷、玉器、古字画考证特训班,迷上了考古学。他经常从图书馆借来一大堆考古方面的书籍,一头钻进书海里。此外,方群达还涉猎了美学、玄学、建筑学。他渴望把所学的各种知识融为一体,干一件了不起的事。这个机会1985年降临了。

  1985年,在建漳1300周年前夕,福建省考古队的主要成员来到云霄县,着手陈政将军墓的挖掘和考古工作。方群达作为地方的负责人陪同工作。省考古队工作人员渊博的知识和极强的工作能力让方群达受益匪浅。在合作中,方群达凭借在考古领域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意见,获得对方认可。1986年2月,省考古队在完成挖掘和考古任务后,将接下来的修复工作移交到方群达手中。

  担起修缮陈政将军墓的重任,摆在方群达面前的难题远比想象的多。首先是陈政墓经岁月损毁严重,墓前的唐代砖块所剩无几,而一文一武的守墓石雕人像只剩一个。墓外广场上石马的缺损更为严重,有一匹石马甚至只剩下一张嘴。其次,1986年全年降雨,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展,修复工程又必须赶在年底的建漳纪念盛典前完成,时间紧迫。咬紧牙关,方群达一面在现场指挥工作,一面根据专业知识对缺失的石雕进行测量和修复。

  “印象最深的是对石马的修复。残破不堪的石马有的只剩下一张马嘴,我只能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判断唐代马型雕塑的样式,然后根据马嘴的大小去推算完整石雕的长宽高,绘制出设计图,供石雕师傅参考。”方群达说,修复马型石雕难度最大的是寻找类似残缺部分材质的石料,他跑遍了云霄县各个乡镇,最后才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寻找到与石马最为接近的石料。石料运抵现场后,为节省时间,方群达直接用毛笔在石料上绘制石马的纹理,让石雕师傅直接沿着他的笔迹施工。为此他两天两夜没合眼。

  陈政墓的修复工作终于如期完成。让方群达欣慰的是,建漳纪念盛典当天,一些专家对他的修复工作赞赏有加。很多参观陈政墓的游客说,若不是导游指点,着实看不出墓外的石马和石砖是后来修复的,感觉与唐代的石雕无异。“陈政墓的修复,是我首次独立完成的古建筑修缮,而这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份工作。”

  此后,元代的云阳方氏“小宗祠”,元代史迹红竹尖天星寺,宋代渡头岩古庙等大大小小50多座古建筑,都由方群达主持修复。他还受邀参加1989年芗城区第一批保护文物的鉴定工作。更难得的是,在电脑技术日趋发达的今日,方群达坚持手绘施工图,“很多古建筑的元素是电脑无法完成的,只能靠手绘,建筑中的一砖一瓦,都是我多年来心血的结晶。”方群达如今虽年过六旬,仍经常参加古建筑的修复工作,“我要让古建筑重现光彩!”(记者 方一凡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万圣节将近 漳州商家打起“鬼主意”吸引“鬼迷”
下一条:漳州市月嫂行业薪资水涨船高 良莠不齐惹人忧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