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陈宗厚编写十三本老年读物《丹霞日志》
编写书刊,本是一件十分繁琐的事情,一个专业的团队往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一本书刊的编写工作。但现年已经77岁的退休教师陈宗厚,却对编书情有独钟。从教30多年的他,在1998年退休以后,对文字工作依然热情不减,决心要编写一本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书刊。于是,在经过一系列的筹备工作后,2003年,《丹霞日志》创刊号面世了,此后的11年间,陈宗厚一共编写了13本《丹霞日志》,每年的重阳节他都会把新一期的《丹霞日志》分发给身边的老伙伴们。
重阳节前,记者采访了陈宗厚,走进他丰富多彩又“发光发热”的退休生活。
翻开陈宗厚编写的《丹霞日志》,会发现这是一本针对老同志的册子。书中图文并茂,內容丰富,融思想、知识、科学、实用、娱乐于一体,一册有365则短故事,文字量不大,每天阅读一则都会有所收获。
“这是我给老同志的一份精神食粮。”老陈谈起编写《丹霞日志》的初衷说道。老陈之前担任过全省师范教育杂志《福建中师》的主编,他主持过《师范生资料卡》、《校园日志》等书刊的编写。“我编写过10年的《校园日志》,这是面向师范生读者的,后来我想老同志也应该有日志,所以就把这书取名《丹霞日志》,丹霞代表夕阳,代表老同志。”老陈总结了以往编写书刊的经验,针对老年读者的特点选编文章,安排内容。
“为日历,为资料,为日记,《丹霞日志》一书三用,方便实用,”老陈介绍道,《丹霞日志》做到了把台历书本化,方便老年读者阅读携带,为老年读者提供适合他们的文章。“从去年开始,我们把《丹霞日志》里的字慢慢放大了,有意识地使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多面化,这本书漳州市的离退休教师基本人手一册。”老陈说。
《丹霞日志》的内容十分贴近老年人,老陈介绍,书中有如何养生的知识,有如何保持良好心态的知识,还有老年人如何维权方面的知识,“不仅为老年人提供精神上疏导,还提供法律上指导。”他说,《丹霞日志》的内容还贴近时代,接地气,“比如哪年有奥运会,我们就会在当年的书中开辟一个奥运专号,介绍奥运知识。”此外,《丹霞日志》还会介绍一些漳州的风土人情,刊登一些老年人朋友的作品等等。
现在,老陈不仅编书,同样热心公益事业。从1998年开始,他就致力于“五丹工程”建设,创办“丹霞书斋”、“丹霞奖教金”、“丹霞特困生基金”、“丹霞敬老基金”和“丹霞鹊桥”。现在,他每年都要资助5位准大学生,他把这样的资助称为“五星工程”,他打算资助20年,做成“百星工程”,资助100个孩子。农民、单亲家庭、读师范院校的孩子,这是他的资助对象,因为他从这些孩子身上看到了60年前的自己。
现年77岁的陈宗厚将自己的退休生活总结为“两爬” ,一个是爬格子,“以前不会用电脑,都是一个个字写出来,稿子买了几百叠。”去年,老陈的孙子教会他使用电脑打字后,现在老陈的作品都是打字打出来的。另外一个则是“爬山”,老陈住在厦门,住所附近有座百余米高的狐尾山,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他和老伴每天都要去爬山。老陈说:“爬山以养生,爬格子以养心。”
国家教委原副主任、教育部原关工委主任邹时炎在读过《丹霞日志》后写下这样的感言:喜读丹霞志,文稿质量优,与时俱进好,光彩照千秋。他同时这样评价老陈:忠诚教育事业,情系学子友人,学习孜孜不倦,著述耕耘不停。
老陈的老伴林碧娥是漳州一中一名退休教师,她用三个“服了”实话实说道老伴,她服老陈的坚持执着、不离不弃的韧劲,服他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服他毫不利己、乐于奉献的精神。(记者 方一凡 徐镜正 通 讯 员 谢丽卿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