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三湘江基本告别黑水 打造魅力水城清洗城市动脉

2014-08-28 07:23 来源:海峡导报 0

涓夋箻姹熺孩鏄熺編鍑緳娈垫暣娌诲墠鍚庡姣?jpg

鈻蹭笁婀樻睙鐢樻鏀祦鎯犳皯鑺卞洯娈垫暣娌诲墠1

三湘江红星美凯龙段整治前后对比

涓夋箻姹?jpg

  漳州,一座具有丰富历史底蕴的海滨之城。

  紧扣“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定位,实现“水城”的美好愿景,从今年年初,漳州市回应民众期待,向“短板”开刀,为了疏通清理城市“动脉”,开展内河整治,进行河道清淤、禽畜养殖治理、“两违”整治、引水工程建设等综合治理,为群众提供更加宜居的环境。

  漳州市委书记陈家东、市长檀云坤等领导也高度重视内河整治工程,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今年市区内河整治,计划投入3.52亿元,截至目前,历经半年多的整治,已取得初步成效,整治进度过半,市区累计完成河道清淤37.7公里,占今年计划清淤长度66公里的一半以上。许多市民发现,内河的水开始慢慢变清了。

  过去,为人所诟病的内河脏乱差这个“老大难”问题,将在这场任重而道远的整治行动中,逐渐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

鈻蹭笁婀樻睙鐢樻鏀祦鎯犳皯鑺卞洯娈垫暣娌诲墠

▲三湘江甘棠支流惠民花园段整治前

鈻蹭笁婀樻睙鐢樻鏀祦鎯犳皯鑺卞洯娈垫暣娌诲悗

▲三湘江甘棠支流惠民花园段整治后

鈻蹭笁婀樻睙鍩庡競鑱岄櫌娈垫暣娌诲墠

▲三湘江城市职院段整治前

鈻蹭節鍗佷節婀惧叚鐭冲ぇ濉樻鏁存不鍓?

▲三湘江城市职院段整治后

 

  镜头1 三湘江基本告别黑水

  三湘江,是漳州市区的主要内河之一。其发源于九龙江西溪前山村,流经城市西部的西院、金峰、上墩等自然村和开发区、居住小区,于洋老洲汇入九龙江西溪,总长10多公里。

  由于多年来河道被严重侵占,导致河水不畅,加之沿途一些群众随意倾倒垃圾杂物,污染严重,导致河水发黑发臭,坊间戏称其为“黑龙江”。

  “整治内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把原先一些单位占用的河道退还回来,再进行清淤绿化,真正做到‘还河以民’。”漳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经过半年的努力,内河已悄然“变脸”,杂草、水葫芦不见了,淤泥清除了,水流加快了,岸边被侵占的公共用地也腾出来做成绿地或步道了。

  “以前,我带小孩经过这里,都要捂着鼻子走,实在臭得不行。”家住金峰花园的陈女士说,“现在整治了下,感觉气味好多了,河里那些垃圾也被清理了,希望能变得更好,我们住在这里也会比较舒心。”

  目前,三湘江金峰花园段景观工程基本完成,沿着河道将建成约700米慢道,配套建设城市片林,形成金峰花园至上墩桥的景观步道。

鈻蹭節鍗佷節婀惧叚鐭冲ぇ濉樻鏁存不鍓?jpg

▲九十九湾六石大塘段整治前

鈻蹭節鍗佷節婀惧叚鐭冲ぇ濉樻鏁存不鍚?jpg

▲九十九湾六石大塘段整治后

鈻蹭節鍗佷節婀惧瓪缇庢ˉ鍒拌繋瀹捐矾娈垫暣娌诲墠

▲九十九湾孚美桥到迎宾路段整治前

鈻蹭節鍗佷節婀惧瓪缇庢ˉ鍒拌繋瀹捐矾娈垫暣娌诲墠1

▲九十九湾孚美桥到迎宾路段整治后

  镜头2 九十九湾的水变清了

  九十九湾,从北溪蜿蜒流向西溪,主港道总长17.2公里,源于龙文区朝阳镇内林头村,贯穿了龙文区朝阳、步文和蓝田三个镇的大部分村庄,与另一内河浦头港交汇于六石,是漳州流域面积最广的内河。

  内河整治的效果,在九十九湾更为明显。浦头港六石大塘段、九十九湾孚美桥至迎宾路段、恒坑支流、丁字港支流、内林引水渠清淤以及六石大塘段绿化、砼路改造工程等6个项目均已完成,呈现出新的面貌,河道变宽,水流变大,水质变清。“真的不敢相信,小时候清澈的内河又有希望恢复原样了。”当地村民蔡先生笑着说。

  目前,该河段的清淤和绿化工作已经完成,在这约1.023公里的河道,清淤量达1.9万立方米。与此同时,对河道两岸被侵占的公共用地,也在进行道路硬化,并补种绿树花草,建成步道供群众休闲散步。

  探索1 河道清淤要有长效机制

  内河整治正处于攻坚阶段,虽然取得阶段性的进展,但同样也面临着困难和问题。

  比如进展还不够快。内河整治从2月14日动员会以来,历时半年,取得一定成效,但进度还不够快,虽然已有15个项目完工,但部分项目还处在刚进场的阶段。

  其次,整治面不够宽。虽然随着整治工作不断深入,新增加不少项目,但仍有一些问题凸显,例如,在7月份对连科港进行整治时,发现河段的黑臭问题不能仅靠清淤和截污来解决,周边的企业经常将下脚料大量丢入河中,如果没有从根本上杜绝这种违法行为,河道很难彻底整治干净。

  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有些河道清淤结束,没有做好管理和维护,经过一段时间,再次淤积。是否可以效仿市区道路的保洁,建立一套内河清淤的市场化长效机制。

  探索2 河水变清要有治本机制

  治理内河,非一朝一夕之功,任重而道远。

  导报记者了解到,在下阶段,内河整治小组将加快对河道清淤的收尾工作,分成3个节点,逐个突破。除了已完成的37.7公里河道外,剩余部分计划在9月底完成13公里,10月中旬前再完成12公里,剩余上游丁字港支流芗城段、农友溪支流芗城段的11公里清淤将于今年底前完成。

  要想“水清”,必须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管控。芗城区和各农林场将继续加大力度,组织完成养殖污染整治,同时,要采取措施,防止反弹回潮,确保从源头上控制主要污染源流入上游河道,减少对下游市区河道的污染;工业及服务业污染源整治还要进一步深入。

  要想真正实现“景美”,就必须引水冲灌。导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市区内河大部分上游水源或水量不足,导致河道水流慢。目前,中心城区环城河、泗州河等已建成引水工程,日冲水量20万吨。此外,要进一步推进引水工程工作,内林泵站、三湘江泵站和引水管道将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动工,后年可从根本上解决活水问题。“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唤醒广大市民,特别是内河沿岸市民,要有主人翁意识,爱护内河,养成文明习惯,不要往内河里倾倒垃圾杂物。”漳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只有这样,内河的水才可能变清。

  整治进度过半完成15个项目

  据介绍,漳州市主城区(芗城区、龙文区)目前共有四大内河水系,全长约85.4公里,自西向东依次有三湘江水系、旧城区内河水系、浦头港主港、九十九湾水系。

  今年年初,漳州市计划投入3.52亿元,实施66公里河道整治,其余部分将在明年完成,重点开展河道清淤、沿河“两违”拆占、河岸护坡改造、污染源整治、污水截污、阻水桥梁改建、堵塞河道拓通、城市片林及绿道建设、引水泵站和管网工程建设等。内河整治的目的,就是要在今年实现“河畅”,明年实现“引水”,第三年实现“岸绿、景美”,未来三至五年逐步实现“水清”。

  截至日前,市区累计完成河道清淤37.7公里,占今年计划清淤长度(66公里)的57%,累计清除淤泥量达45.1万立方米;完成河道“两违”治理13处17起,拆除违建1518平方米;完成污染企业排查,共出动人员1872人次,检查企业658家,责令95家企业停产整改,对35家进行立案查处,共处罚金70.6万元;新建污水管道约2公里;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累计拆除养殖面积约273万平方米,减少生猪约65万头。

  导报记者从漳州市内河整治小组了解到,目前已完成环城河、泗州河、三湘江示范段、浦头港六石下游段、浦头港六石大塘段、恒坑支流龙文段、丁字港支流龙文段、内林引水渠、九十九湾(孚美桥至迎宾路段)等9个河段清淤和三湘江甘棠支流(金峰花园段)景观改造提升工程、浦头港六石大塘段绿化及砼路改造工程、九十九湾盛世水仙段景观工程等3个景观节点改造工程。(导报记者 卢婷雯 通讯员 张俊炜 沈峰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云霄女孩组建七彩虹志愿队 初衷想帮助更多的人
下一条:日落现奇观 漳州市区西边天空现两根“擎天柱”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