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市区内河整治情况:清淤工人与淤泥“搏斗”

2014-07-14 09:59 来源:漳州新闻网 0

  漳州市区内河整治情况调查

  河伯河伯为你解愁

漳州市区内河整治情况调查
清淤工人手持水枪与淤泥“搏斗”。

  今年实现河畅、水清,明年完成引水,2016年达到岸绿景美,这是我市关于内河整治的“三年计划”。当前,我市早已全面打响内河综合整治战役。

  整治内河的这场战役,注定是持久战。对症才能下药。只有找出“病因”,才能更高效地对内河进行整治。

  生活污水

  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据了解,目前市区共有两家城市污水处理厂,分别是闽南污水处理厂和金峰污水处理厂。就运营情况来看,闽南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7万吨城市污水,而原计划是日均处理10万吨;金峰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2万吨城市污水,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能力仍有待提高,提高后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河受污染的压力,但现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范围还未完全覆盖整个市区,导致城市周边以及城乡结合部某些村落的村民只能将生活污水排入内河。

  工地土方

  “大块头”有大麻烦

  在三湘江闽南师范大学段,记者碰到了正在进行内河整治工作的清淤队。清淤队的一位队员穿着防水服,在河中用高压水枪冲洗出沉淀在河流底部的垃圾和泥土。顿时,一股刺激性气味“迎面扑来”,河面上还漂浮着许多建筑垃圾。

  “现在是清淤的第二阶段,前段时间我们用挖沟机把河流底部的大块垃圾物都挖走了,目前是将一些沉淀物冲出来,冲到九龙江口再进行处理。”清淤队赵新现指着河面上的垃圾告诉记者,“这些建筑垃圾比较难清理,块头比较大,比较沉,清理不及时的话,就又沉淀到河里。”

  赵新现一行是从红星美凯龙,沿着大学路,一路清理过来的。他表示,清淤过程中发现除生活污水外,最多的就是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楼过程中残留的建筑垃圾。“这么短短的一段支流,就出现了多个建筑工地的‘影子’。”赵新现无奈地说。

  养殖污染

  一头猪等于五个人

  “一头猪每天的排放量等于5个成年人的总和。”市环保局副局长苏龙辉形象地比喻道。目前,养殖业是造成内河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市大力推进养殖污染整治,把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作为内河整治工作的重点,已持续对各县(市、区)进行生猪养殖场整治,共拆除、关闭禁养区范围内生猪养殖4704家(户)、清理生猪26.3万头,拆除猪舍105.5万平方米;整治禁养区外养殖场1180家(户)、生猪存栏21.42万头。

  尽管整治力度不断加大,但违规养猪现象依旧存在。不仅如此,有些村民还利用村中的小池塘养家禽,这也间接加剧了内河污染。“传统的养殖观念、自给自足的心理根深蒂固。”苏副局长表示。

  工业污水

  并非最大“元凶”

  说起内河污染,大多数市民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就是工业污水,觉得工业污水是内河污染最主要的原因,实则不然。据了解,市区废水汇入内河水系的工业企业共有51家,其中芗城区20家,汇入三湘江水系企业有7家,汇入浦头港水系企业2家,汇入恒坑支流企业11家。在龙文区,共有31家企业汇入九十九湾和浦头港。苏龙辉介绍,每天约有7000吨工业废水排入内河,但这个指数是达标的,没有超过河流的自我净化能力范围。

  我市还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工业企业进行日常监管。龙文区强化污水管网覆盖范围以外的31家废水直排企业的执法检查,累计出动264人次,检查企业88家次,关闭废塑料加工厂4家,搬迁企业1家,关停企业1家;芗城区强制拆除废塑料加工厂9家,自行拆除2家。(漳州新闻网记者 苏奕斌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漳州返乡学子微博点个赞 漳州几个景点免费看
下一条:2014年漳州工业成果展示与产品交易会八月举办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