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昆山苏州东莞考察侧记

2014-06-30 08:45 来源:闽南日报 1

  这是一次推动工作之行,一次开阔视野之举,一次收获丰硕之旅。

  6月24日至26日,由市委书记陈家东、市长檀云坤率领的漳州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赴江苏省昆山市、苏州市和广东省东莞市进行学习考察。在三天的紧密行程里,漳州市党政代表团一行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实地考察了20多个企业、项目、工业区等单位,重点学习借鉴这三地在深化对台产业合作、加速产业升级、打造宜居环境、提升发展质量水平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并在回到漳州的当天晚上立即召开了一场学习考察总结会,代表团成员结合漳州实际,谈感受和体会,提思路和建议,谋划今后的发展思路和举措。

  向昆山、苏州、东莞学什么?代表团成员一路走来,一路感知,一路交流,一路思考,大家在学习中体会感悟,在研讨中凝聚共识,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坚定加快漳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理念领先一路领先

  24日上午,代表团首站来到昆山。

  在对台产业合作方面,这是一座与漳州有着“共同话语”的城市——昆山与东莞、漳州一起号称为大陆台商投资最典型、相对集中的三大地区。

  然而,这又是一座有自我特色的城市:与漳州不同,在这里投资创业的大部分台商祖籍并不在此却相聚而来。如今的昆山是大陆台商投资最活跃、台资企业最密集地区。目前已累计批准台资企业4372家,总投资额高达542.3亿美元。

  为何而来?这里的台商回答:“昆山的服务无可挑剔。”

  发展有何“诀窍”?“敢于无中生有!”昆山的同志异口同声。早在1985年,昆山人在没有得到任何权威部门认可的情况下,就自费创办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从而引进一批台企项目,迈出了“昆山之路”的第一步。而后,“改革、开放、创新、责任、担当”,“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等理念层出不穷、薪火相传。昆山人将这座原本没有台商的江南小城锻造成台商眼中的投资福地。

  “‘无中生有’折射的是理念之新,昆山、苏州、东莞能有今天巨大的发展成就,就得益于始终坚持敢闯敢试、始终保持发展理念领先。”对此,漳州市领导如此评价。

  理念领先更体现在昆山在创造政策优势、善于有效运作、理顺机制体制等方面的卓有成效。去年,昆山为了争取国务院批准“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先后争取23个部委的政策支持,同时建立了副部级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具体政策问题。之后,国务院正式批准其设立试验区,赋予研发服务、金融业开放、加工贸易内销及台湾商品检验检疫等七项优惠政策,昆山在深化对台产业合作上一路领先。

  对此,代表团成员们感受深刻。大家说,和昆山相比,我们的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更表现在理念更新的程度上。作为台胞祖地,漳州要努力学习昆山在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服务台企台商,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把自身的对台优势进一步发挥好,积极打造漳州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

  科学规划引领发展

  一座崛起的新城,一幅壮丽的画卷。

  恢宏的气势、科学的规划、现代化的展览手段,站在巨大的城市规划发展沙盘前,总面积约258平方公里的苏州高新区,令人震撼。

  源于坚持高起点规划引领高水平开发,如今的苏州开发区已形成了中心城区商贸区、北部浒通片区、苏州科技城、苏州西部生态城、苏州国际教育园北区等五大功能板块,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备、开发联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同样坚持规划领先,苏州工业园区一改单纯的工业开发区模式,把工业园建设纳入整个城市化建设大范畴,以城市化理念来打造园区,早在1994年园区就投入3600万元,聘请中新两国专家共同编制园区总体规划,多年来还制定完善300多项控制详规和专业规划。昆山市则突出产业发展的基地化、园区化、高端化,实行规划全域化,每个地块都做了规划,把规划覆盖到城乡,明确主体功能区划分。在村庄建设上,确定保留120个村庄。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处处绽放着现代城市的壮美图景。在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则是自始而终的规划设计理念,高新区合理设置城市功能区,并在产业分布上因地制宜地进行统筹规划,园区北部发展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中部“主抓”现代服务业,东部则“猛攻”生物技术产业。

  放眼漳州,从山区到沿海,每个县(市、区)都有工业园、开发区,其中还不乏“国”字号开发区。耳闻目睹三地规划的“大气”与“精美”,大家感慨地说:昆山、苏州、东莞的工业园区等地无疑为我市园区建设提供了一个可学可鉴的样板。我们就应该在这样的考察中找差距、学经验,在比较中反思,在借鉴中奋进,进一步提升各自重点区域的规划设计水平。

  激情与思维在学习考察中发散。龙文区主要负责人表示,过后将再次前往昆山“取经”,着重学习花桥经济开发区的整体规划建设,做大做强龙文区的金融商务中心。平和县主要负责人表示,要学习各地好的经验做法,不走弯路老路,全力规划好正在兴建的平和科技产业园区。

  创新驱动迸发活力

  一组数据,记录了昆山、苏州、东莞三地蓬勃的发展态势:

  2013年,昆山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2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3.5亿元。综合实力连续九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之首。

  2013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万亿元,人均GDP近2万美元,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六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等城市。

  2013年,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90亿元,增长9.8%,为“十二五”以来年度最高增速。

  与此同时,另外一组抢眼的数据也摆在代表团成员面前:

  去年,昆山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7%;苏州高新区全区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1.1%;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研发费用占GDP比重超过9%,目前,园区累计申请发明专利达4774件,授权发明专利520件,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0%和226%。

  行走三地,所见所闻。创新犹如一股新鲜血液,渗透到各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已然成为推动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

  创新驱动用具体行动来落实。

  ——促进平台建设。花桥开发区、苏州高新区、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一个个高新区加快推进建设,宛若一座座“梦工厂”为高新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松山湖国家高新区2010年获得国务院批准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就聚集了华为、联胜科技、易事特等800多家优质项目,单华为一家企业年产值便突破百亿元。

  ——重视人才定根。三地均出台鼓励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吸引了大批创新人才落户扎根。目前,苏州已吸引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达140人,其中创业类人才95人,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一。

  ——加快产学研结合。三地高新区注重与高校、科研院所紧密“牵手”。诸如东莞与中科院、北大、清华、华中科大等著名院校合作共建19家公共创新平台,服务珠三角地区企业累计超过2万家。

  创新驱动,活力万千。一路走、一路看,一个个“新”光闪耀的鲜活故事,在漳州市党政代表团成员脑海里不断叠加着、感叹着、思考着。创新无终点,创意无极限,归根结底源于三地思想不断解放、发展永不停步而释放出的无限活力。只要有想法,创新无所不在!

  做优环境宜居宜业

  或是十几年前,或是几年前,代表团的成员们基本上都来过昆山、苏州、东莞等地。上次对各地的印象各自不一样,但代表团成员此次的普遍看法是:“这三个地方变化太大了,变得越来越美了。”

  驱车前往松山湖,宽阔的绿化带中绿茵如注,红蕾含羞,棕榈挺拔,翠榕可掬,层次分明的景色中充满了南国风情。驾车行驶于大道之上,有“车在画中行,画在车前展”之感。走进其中,数幢贝壳似的主体建筑呈半圆形分布在松山湖北岸,向内围合成绿荫广场;向外则可观碧波湖面,高空俯瞰,宛若珍珠撒落松山湖之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与松山湖相似,走入苏州、昆山的工业园区,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宽敞整洁的通衢大道,生机盎然的公园绿地,功能完善的城市配套。徜徉一个个园区,我市党政代表团一行宛若走进了一座座宜居新城。

  “这哪里像工业园区,就是一个现代化的优美城区,无论是城市还是开发区,都非常优美、非常宜居,每一处的环境都很精致、很优雅,大片的绿地,完善的配套,精细的管理,打造出一流的生活环境。”迈入其中,代表团成员不禁这样赞叹。

  “这样的环境是怎样营造的?资金从哪里来,效果如何……”代表团成员专心“看”,认真“悟”,动脑“想”,围绕着一个个话题展开了热烈交流,更向三地的负责同志连连发问。

  “大手笔规划建设、大力度完善配套,整个高新区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却有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14平方公里的绿地,绿化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60%。一流的生活环境,吸引了50多家国家和省级研发机构,10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5个广东省国际科研创新团队前来落户。高新区近五年GDP平均增长率达22.9%,税收平均增长率为32%。”松山湖高新区的同志响亮回答。

  “依托金鸡湖,把文化创意融入城区规划建设,坚持造优环境在前、搬迁安置在先,然后再招好商、招大商。金鸡湖环湖地带在建、待建商贸项目总面积达几百万平方米。金鸡湖环湖4平方公里的地区已然成为苏州全市最富现代气息的都市新商圈。”苏州工业园区的同志这样阐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漳州市领导指出,我市拥有良好的生态条件,我们要加大宜居环境建设力度,重视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努力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增强漳州的吸引力。

  昂扬奋进永不止步

  走进昆山发展成果展,展板前的一段话语吸引了漳州市党政代表团成员的注意。那是2009年4月,习近平同志到江苏调研时,在听取了昆山的情况汇报后说的一段话——

  “昆山的发展现在已经处于一个标杆地位,但是没有停滞不前,还提出这样一些赶超目标,难能可贵。苟日新、日日新,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有这样一种精神,有这样的劲头,我想一定会有一个新的超越。”

  零距离感受,三地巨变让代表团成员由衷钦佩,而三地干部齐心干事谋发展的精气神,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昆山综合实力连续九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之首,昆山人仍在激流勇进,提出大力弘扬“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新昆山精神。走进昆山发展成果展,一进大厅映入眼帘的就是醒目的十二个大字:“创业、创新、创优”、“争先、率先、领先”。

  作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性制造业名城,东莞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九成以上,然而东莞的干部说:“我们的目标远不止此,东莞要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商店’转型。”一段时间以来,东莞先后获得最具成长性创新型、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并成功成为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更令人佩服的是三地的领导干部的“大气”。大家说,他们推进园区建设、环境打造大手笔,创业有气魄、有气势,做事都是大手笔,从他们的园区建设、环境打造等方面都可感受到这一点。

  精神是一种力量、一种信仰。有了精神,人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地区跨越赶超就能成为现实。“无论是经济规模实力,还是社会事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三个地区都走在全国前列,但他们的干部并没有自我满足,始终保持良好的精气神。这样的精气神恰恰是我们立马可以学、可以做的。”代表团成员纷纷说道。大家表示,要积极弘扬勇争第一的精神,以大气的胸襟、担当的责任、大局的意识抓工作、促落实,齐心协力推动漳州更好更快发展。

  登高更知天地阔,学习实践无止境。且行且思,大家表示,昆山、苏州、东莞三地的发展让人振奋,让我们看到了差距,也看到了希望,更增添了信心和动力,借鉴他们的经验,结合漳州的实际,我们要真正把学习考察的成果转化为加快漳州发展的实际行动,全力加快富美漳州建设!(闽南日报记者 苏雄锋)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漳州:越战老兵突发脑出血 银行无密码转出救命钱
下一条:漳州市集体商标已突破200件 遥居全国设区市首位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