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闽南文化生态走廊示范段修建详细规划出炉 打造八大文化区

2014-06-25 08:17 来源:闽南网 0

  闽南文化生态走廊示范段修建详细规划出炉

  28公里示范段 打造八大文化区

  闽南网6月25日讯 备受关注的闽南文化生态长廊示范段(漳州市区西洋坪大桥—海峡花卉集散中心)修建,近日出台详细规划。

  示范段内将以“生态绿脉”和“历史文脉”为主题引领;以“城乡地脉”为空间承载,塑造“产业经脉”黄金走廊,“旅游香脉”特色品牌,“交通动脉”国道风景线,最终打造具有闽南文化风情的新型城镇化创新发展典范。

  沿着324国道,28公里的示范段将分为花卉、宗教、创意、驿路、山地、民俗、海商、花博等八大文化区。而324国道也将变成生态走廊。

  结合景观地貌 分为八大文化区

  结合现有景观资源、地形地貌,将28公里闽南文化生态走廊示范段分为八大文化区。

  花卉文化区:以百花村为基础,打造以花卉展示交易为主题的文化区;

  宗教文化区:依托七首岩,营造修身养性、禅修的宗教文化区;

  创意文化区:依托田墘村、蔡坑村和九湖工业区,打造花卉和工艺品等为主题的创意文化区;

  驿路文化区:围绕木棉庵(古驿站)、木棉村(历史村落)打造重现驿路的文化区;

  山地文化区:结合九龙岭郊野公园发展运动休闲和户外郊游为主的山地文化区;

  民俗文化区:以浮山村和东头村为基础,挖掘和振兴漳州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打造以民俗展示、表演为主的文化区;

  海商文化区:依托南溪,打造重现海上丝绸之路的海商文化区;

  花博文化区:依托花博园、台创园等花卉产业基地打造有关花卉种植、展示、营销的花博文化区。

  国道将变成“生态走廊”

  从圆山新城至海峡花卉集散中心新建23公里绿道,由北往南,将分布荔枝片林、黄花风铃木片林、桃花片林、美丽异木棉片林等,形成百园争艳、木棉礼赞、九龙叠翠、芳林映厝、情醉花都等五大主题。

  漳州市规划局相关人士介绍,绿道较丰富的一侧,突出融入自然、生态走廊的主题,将尽量减少拆迁量,让绿道工程尽快推进,尽可能减少国道上的转换,降低投资,同时打造安全绿道。

  324国道沿线将打造成一条公园遍布的“生态走廊”。结合国道沿线景观资源,根据人行、骑行和车行的活动范围,形成由郊野公园、片林公园、社区公园组成的大公园体系。通过绿道的有机串联,规划共形成六个大公园区,由北至南为荔枝海大公园区、木棉大公园区、九龙岭大公园区等,同时结合国道文化资源分布情况,在绿道主题分段的基础上,打造具有“漳州魂、漳州韵、漳州味”的连续的、集中的闽南文化展示带。

  沿线建筑整治 一段一特色

  依据自然地理边界或道路边界,将划定纵深50~70米,重点进行街道空间和沿国道建筑风貌整治,将沿线村落打造成具有闽南特色,具备旅游与生活服务双重职能的公共空间。

  结合周边资源条件,赋予不同功能主题,提升各建筑段城市功能,实现一段一景色、一段一特色。西环路口段注重活力商街、魅力花廊;衍后村段、马崎村段以服务文化公园、探寻闽南古韵为特色;木棉村段以驿路古村、文化木棉为特色;浮山村段重民居民俗和人文;东头村段以南溪之畔、田园古村为特色;溪坂村段以花都车站、创意集市为特色。

  建筑立面整治 突出传统元素

  沿线建筑将融入闽南传统建筑竹竿厝元素。对年代新、质量较好,立面造型效果尚可,色彩较协调的建筑采取轻度整治;体量大、建筑质量好的工业厂房采取装饰遮挡;一些修缮过的历史建筑则进行保留保护。

  屋顶:重点整治建筑加燕尾脊,适度和轻度整治建筑建议加半坡。

  檐口、墙身:丁头拱檐口,墙身可局部加传统纹饰百页构建,增加立面的细节。

  门窗:加传统门窗套装饰。

  建筑色彩材质:采用石材加红砖,色彩选用白红组合,白色墙裙、白色墙身搭配红色立柱、红色屋面。

  局部装饰:山墙面加植物纹饰或山花,檐口饰以彩绘。

  广告标志:统一广告牌设置,采用传统门头广告形式。 (海都记者 苏禹成)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漳州龙文步文镇坂上村 附近挖电线管村民家溢泥浆
下一条:漳州碧湖周边4幅地块成功出让 楼面地价约500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