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督察组对老城区“找茬”

2014-05-10 16:05 来源:海峡导报 0

  昨日清晨,雨停了,漳州古城的大街小巷,都泛着光亮。此时,漳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督察组开始行动起来,走进西桥街道,即漳州古城的主要街道,对其进行“找茬”。

  此次督察的路线从青年路开始,经芳华横路,穿过始兴南路,到台湾路,至博爱路,总体情况不错,但也有个别地方需要进一步改善。

  第一站:府埕

  无序停车 问题突出

  青年路,也在漳州古城保护的范围内,初定将其建成小吃街。上班时间,开在青年路上的锅边糊店,生意红火,十几辆电动车、摩托车排在柏油路两旁。青年路仅3米宽,一时间被堵得水泄不通。

  无独有偶,府埕的始兴南路的乱停车现象屡禁不止。路口处,“此处禁止停放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警告牌十分醒目。然而,百米长的路段上,皆是随意停放的车辆。

  岗亭值班民警称,这里是漳州人泡茶打牌聊天的休闲之地,过去,老人坐在骑楼下泡茶,车就停在身边;现在,尽管中山公园南门口有免费的停放处,还有人专门看管,可他们仍不听劝。

  督察组认为,路面违章停车的情况,在古城的始兴南路随处可见,得加强宣传,让市民文明停车,还古城一片整洁。

  第二站:芳华横路

  市场搬走 路面整洁

  芳华横路也属于历史文化名城重点保护区。对老漳州人来讲,这条路每天大清早热闹非凡,是名副其实的“跳蚤”菜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一见,这里大有改观。流动摊位稀少,不少车辆可以从此经过,路不堵了,街面整洁了。

  西桥街道副主任谢金仔说,去年年底,有关部门将这些摊位分流到侨村,每天有值班人员巡逻,经过整治,这里与脏乱差说“再见”了。

  对于芳华横路的现状,督察组基本满意,并表示应再接再厉。

  第三站:台湾路

  路板断裂 形成水坑

  走在干净整洁的台湾路上,红黑相间的砖墙,凹凸的青石板路,韵味十足。遗憾的是,台湾路被“坑”了。华南社区志愿者说,晚上重型货车从此经过,就将两块石板轧断了,形成一个水坑,他们特意在坑里插了两把拖把,以作提醒。

  督察组表示,这里人流量大,若是晚上,有路人经过不注意,很容易出现事故,像这种存在安全隐患的大坑,应该让有关部门及时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四站:共和路口

  半截牌坊 有望面世

  这里,不得不提五星聚奎坊。它位于共和路垂直于台湾路的丁字路口。

  牌坊残缺,只露出屋檐、翘脊、斗拱等,牌坊下方还开了间杂货铺。若是不留心,根本就不会注意到这个牌坊。

  据称,漳州人为纪念以林士章为首的明朝中后期朝廷的漳籍尚书、侍郎等五位政坛明星,特立牌坊,命名为“五星聚奎”。

  漳州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表示,有规划将牌坊周围的建筑拆除,露出牌坊全貌,并与旁边的崇仁庙整合成新的旅游景点。

  西桥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已形成了初步方案,若是能将这文物点开发利用,也是对它的进一步保护。

  督察组对这个规划表示认可,争取让这残缺牌坊重新面世,为古城增加一个人文景致。

  第五站:博爱路

  路面坑洼 雨水四溅

  穿过北京路,与青年路一样,博爱西路的路面坑坑洼洼,雨水“填平”了水坑,尽管来往的车辆缓慢驶过,但仍溅起阵阵水花,殃及无辜。

  督察组认为,这段道路,路面坑坑洼洼,主要是雨水冲刷,加上重型货车来来往往造成的,建议有关部门早日将坑填平,方便市民出行。(海峡导报记者 张韩丰 张伟华 通讯员 张文成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漳州市老年人体育中心落成 11月再举办省老键会
下一条:四川男子徒手抓3米蟒蛇续 从小习武抓过上千条蛇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