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表情等级评定实施效果调查:食客不买账
记者调查
2012年年底,福建省卫生厅出台了《福建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方案》,评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等级,分为动态等级和年度等级。动态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分别用大笑、微笑和平脸三种卡通形象表示;年度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分别用A、B、C三个字母表示。卫生部门希望,通过“笑脸”等级标识引导消费者看“表情”就餐,以保障卫生安全。那么,一年多过去了,这个“表情”实施的效果怎样呢?
笑脸“躲起来”鲜有市民知
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区瑞京路、南昌路等食肆聚集的街区后发现,表情公示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不少店家并未按规定把公示图贴在店内醒目的位置:在瑞京路一家老字号鸭面店,店家用餐饮服务许可证挡住了脸谱等级标识;一家快餐店则将“平脸”标识贴在墙角不显眼的地方,墙边立式空调将其挡住了一半。
当向餐饮店主询问“笑脸”等级标识评定的相关情况时,有老板表示,对表情公示图评定标准了解得并不多,“不清楚具体从哪几个方面考核”。那么,是否会在表情公示的激励下进行整改?面对记者的疑问,不少店家显得相当避讳,纷纷表示“不好说”,南昌路一家牛肉面店的老板向记者道出了苦衷:“我们也想整改,但是现在店租见涨,硬件设备更新动辄上万,加上我们又是小本经营,根本没成本‘变脸’。”
随后,记者随机采访了三名正在用餐的顾客。其中两位市民称并不知道有“笑脸”公示牌,“第一次听说还有‘笑脸’标识,平时在外吃饭都没看过这个。”另一位市民鲍小姐则表示,之前有留意过“笑脸”标识,但并没有以“脸”取店,“店铺经常都把‘笑脸’标识放在犄角旮旯,让我们消费者如何看‘脸’选餐馆?”
“变脸”门槛高餐馆有所畏
记者从市卫生监督所了解到,目前漳州市已评定餐饮单位数达到7682家,其中被评定为优秀等级餐饮单位为74家,良好等级餐饮单位为601家,一般餐饮等级单位为7007家。
而普通餐饮单位想要跃升“笑脸”门店,则要经过“九道关卡”,多维度量化考核。据了解,餐饮单位等级评定共集纳9个方面58小项,9个方面主要包括许可管理、人员管理、场所环境、设施设备、采购贮存、加工制作、清洗消毒、食品添加剂和检验运输。58小项则涉及“从业人员是否有健康证明”、“洗手消毒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采购了禁止经营的食品”等经营细节。
漳州市卫生监督所食品卫生监督科科长谢德生告诉记者,餐饮企业要获得“笑脸”,就要在所评定的各方面都达到最高标准。从目前现状来看,大多数餐饮企业都难以在短时间内成为“笑脸”饭店。
显然,要获得“笑脸”就意味着餐厅要将原有硬件设施和服务人员进行“大换血”,无形中增加餐饮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有些餐馆为了“少花钱”,甚至与监管部门玩起了“捉迷藏”,给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带来困难。
食客不买账“表情”推行难
自实施之日以来,“笑脸”等级评定就被解读为市民选择餐饮店的新指标。但是记者调查发现,食客们并不一定看“脸”吃饭,大家更看中的是餐厅的综合条件,大多数顾客都把“好吃”放在第一位。“选择就餐地点首先还是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门店口碑,并不会特意去找‘笑脸’饭店吃饭。”市民蔡先生说。
因此,推行一年多来的表情公示图并未对餐饮门店的生意造成巨大的影响。很多餐饮单位表示,相较于在硬件设施上砸钱“大换血”,其更愿意把精力放在提升菜品和服务质量上。
表情等级标识推广遭遇瓶颈,如何才能突破困局?市卫生局卫生法制与监督科科长张盛忠表示,表情等级标识的成功推行,一方面,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加大餐饮评定的推广力度,加强量化分级管理以及后期的监督检查,促进餐饮单位整改规范;另一方面,亦需要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健康消费的意识,引导消费者选择食品安全等级较高的餐饮服务单位就餐,从而规范餐饮单位的行为,让其自觉承担起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记者 陈慧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