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不残!他们用残疾的双腿“走”进春天
徐魁挺爱笑,非常乐观
可爱的女儿,让叶美香对未来充满希望
闽南网12月4日讯 他,45岁,是一家汽配厂的技术师傅,老板器重他、工友尊敬他;
她,33岁,眉清目秀,从事一份记账的工作,还有个可爱的女儿。
也许听起来再平常不过。但,他们都是无法行走的小儿麻痹症患者。
曾经,她被迫辍学,在平和大山的家里做活喂猪,靠着父亲生活;
曾经,他经历家庭的破裂,抱着“死在外面”的念头,来到漳州。
幸运的是,漳州的福利企业接受了他们,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昨天,是第22个国际残疾人日。今年的主题是“打破障碍,敞开大门;建设包容所有人的社会”。
“安排一个残疾人就业,就能改变一个家庭。”漳州市民政局福利企业管理站站长郑志凤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福利企业的队伍。
很多时候,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以如何对待弱势群体尤其是残疾人来标记的;一个社会的温度,是以如何关怀那些生活不幸的人来衡量的。
他
遭遇不幸没垮下
苦学技术月入四千
每个月拿4000多元工资,对普通人也许不算什么。但若是残疾人,就足够令人钦佩。
45岁的徐魁是一位氧焊工,在长泰官山工业区的福利企业昌灵汽车配件厂工作。他的双腿无法走路,但却是厂里的技术师傅,工友敬重、老板信任,来了新人都是他带。
这些,全得益于他“一切靠自己”的想法,和踏实肯干的作风。
徐魁是河南人,3岁时因高烧得了小儿麻痹症,无法行走。不过,他自学了电脑绘图,在深圳短暂打工3个月时,与一名常来店里复印资料的四川女孩认识了。2000年,他带女孩回老家办了婚礼。但幸福不长久,2003年,妻子带着1岁多的儿子和家里的钱走了,什么话都没留下。
如此巨变,让徐魁无心工作,一度不吃不喝。
半年后,他想,换个环境,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吧。能找到工作就做,没有的话,就死在外面。
2005年,在一位残疾人朋友的介绍下,他来到昌灵汽车配件厂打工。
刚进厂时,徐魁什么也不会做,第一个月只拿了16元工资,第二个月18元。“就这点钱,你在外面乞讨随便都有,何必进来受罪?”有人问他。“我不一样,也不这么想。能靠自己就要靠自己,什么都依靠别人,不现实。”
于是,徐魁狠下工夫学习技术。每个月,他的工资都能涨;技术也一天天、一年年越来越好。现在,除了一些需要大型操作的工种外,徐魁能胜任其他任何工种。他拿计件工资,基本上每月都有4000多元,最低3700元打底。为此,有年轻工人不服气地问老板。老板吴昌灵直接回答,你有徐魁这么好的技术,有他这么勤劳吗?别人无言以对。
徐魁说,他以前都不敢想象,自己有一天能拿这么高的工资,非常感谢老板和老板娘为他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工作环境。为了照顾他,老板还专门在厂房搭了个台,开了个门方便他进出,连砌水池也特意降低高度。
收入,已经可以养家了。徐魁期待着,能获得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再找个有缘人,成家过日子。
她
从大山里“爬”出
自食其力还成了家
她叫叶美香,长得很好看,双眼尤其灵动。若不是3岁时的一场高烧,使她得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双下肢残疾,如今的她该是另一番际遇吧。
她也曾怨过命运、怨过父母,却只能接受现实。但接受现实,不等于认命。
6岁时,叶美香的母亲过世了,她和姐姐、弟弟3个孩子,全靠父亲一人拉扯大。2002年,叶美香读完初中后,虽然成绩可以上高中,但因为经济和身体等各种原因,没再念书了。她回到家,每日做家务、喂鸡喂猪。闲了,就看看文学作品,解一解上不了学的苦闷。
看着父亲每日操劳却赚不了几个钱,叶美香想自食其力。她写信给漳州市残联,表达了这个愿望。在市残联的帮助下,漳州市帆利工贸有限公司接收了她,根据她的情况,安排了一份记账的工作。
叶美香说,也许人生最正确的事,就是写了这封信,得到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在厂里,老板没有架子,很照顾她;工友都来自农村,出门在外不容易,都很能体谅他人。
2008年,在同事的介绍下,叶美香结婚了。老公肢体稍微有些残疾,不过情况比她好很多。2010年,他们的女儿诞生了。此前,叶美香还一度担心女儿的健康,直到医生宣布宝宝四肢健全,她才放下心来。
因老公要工作,孩子出生后全靠叶美香一个人带。刚开始,她行动不便,女儿又经常生病,她觉得日子太难过。还好,老板比较体谅她的难处。如今,当女儿活蹦乱跳,念着从幼儿园里学来的三字经时,她感到幸福。(本网记者 黄颖 戴江海 文/图)
□相关链接
福利企业,是指依法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安置残疾人职工占职工总人数25%以上,残疾人职工人数不少于10人的企业。企业可以依法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残疾人在福利企业就业,可以拥有比一般企业更包容、更友好的工作环境。
在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方面,福利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漳州福利企业有39家,为1095名残疾人提供工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