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机新村“10·19”火灾后叙 社会各界献爱心
曾经嘈杂的宿舍楼人气不再,只剩下碳化的横梁、斑驳的墙面,还有那些未燃尽的生活器具散落一地,夹杂一股难闻的气味,狼藉一片。昨日,记者走进市区龙机新村,见到火灾劫后的11幢楼的景象。
10月19日上午7时许,一场大火吞噬了这幢三层砖木结构集体宿舍楼。经过消防部门扑救,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但是过火面积达1000平方米,受损房间52间,整栋宿舍楼被烧成废墟。只有仍围在现场的警戒线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
入秋天气转凉,这些受灾户们面临着重重困难。大火无情,人间有爱,与那些残垣断壁的冷清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火灾发生后,来自社会各界的浓浓暖意,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感动你我他。
衣服都是别人送来的
“我现在身上穿的衣服,上衣是‘谜友’送的,裤子是我亲友给的。”陈启达是力佳公司的一名员工,也是这次火灾的受灾者。昨天上午,记者在他们临时租住的房子里见到他,他略有些激动地聊起了自己的穿着。在这次火灾中,陈启达一家可谓是“净身出户”。
10月19日早晨,火灾发生时,陈启达刚刚换上工作服,正准备出去上班。“当时已经浓烟滚滚了。”他说,但紧急关头,他顾不上收拾自家的东西,便跑出去引导消防车。当他回过头赶往家里时,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的东西被烧掉。
陈启达平日里爱好猜灯谜,火灾发生后,一些“谜友”获知他的遭遇后,纷纷慷慨解囊。在他现在临时租住的房子里,他还向记者展示了亲朋好友送来的整箱食用油和一大包衣物。他说,“都说危难时刻见真情,这就是真情啊!”
陈启达有个孩子在读高一。火灾发生后,他及时领到了1万元的临时安置费,靠着这些钱,他到超市买来了锅碗瓢盆,“生活还是得继续啊,总不能因此而停下来吧?”
同学妈妈把他接回家
此次失火的宿舍楼是早期建成的,属于砖木结构建筑,故火势蔓延得非常快,不出几分钟大火就从三楼蔓延到了一楼,而逃离火场,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而言有一定难度。也就在这场大火中,今年还在上初三的杨斌表现出色,危急关头搀扶一位年迈的老人顺利逃离火场,广受称赞。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昨日的采访中,记者得知,灾后当天,杨斌被一位同班同学的母亲接到了同学家中居住生活。杨斌告诉我们,火灾发生后,同学的母亲及时打来电话邀他到家里住,盛情难却之下他住到了同学家,至今仍吃住在那儿。“同学的妈妈很热情,让我消除了后顾之忧。”
“平时就挺喜欢这个小孩的,而且跟自家的孩子是好朋友,得知他们家中遭火灾,就想着帮他们一下。”向杨斌伸出援手的市民王女士接受电话采访时说。
为大家而顾不上小家
一场火灾,让不少人手足无措,也改变了不少人的生活轨迹,但是从火灾发生到现在,同样是受灾者的钟强却还顾不上料理自己的生活问题。
火灾发生后,作为善后工作组成员的他很快就投入到善后维稳工作中,挨家挨户进行财产登记、清点、评估。
记者在火灾现场看到了他的身影。“当务之急是及时开展善后清理工作,帮助大家维护好稳定的情绪。毕竟受灾住户那么多。”他说,自己的事总是小事,可以慢慢来,不能因为纠结于自己的问题而耽误整体工作的开展。
记者获悉,力佳公司发动干部职工为受灾职工捐款,身为受灾户的钟强也献上了一份爱心。他说:“钱不多,但是也想传达一种与大家同在的信息吧!”
善后工作有序进行
火灾发生后,力佳公司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做好火灾善后工作。力佳公司负责人之一陈长杉先生表示,群众的安置工作是灾后第一要务,火灾发生的当天下午企业迅速筹措资金,及时为每户受灾户发放1万元临时安置补贴,暂时解决受灾人员的吃饭和住宿问题。
“经我们了解,这些受灾户们已经全部居有定所,有些人住到了亲朋好友家,有些人则被安置在集体宿舍里。”陈先生说,公司相关领导还一家一户进行安抚和疏导,目前受灾住户情绪稳定,他们因灾损毁的财产,公司通过调查将给予后续的补偿。
与此同时,漳州市国资委也向系统内监管企业和职工发出了募捐倡议。一时间,从刚刚入职的大学生到企业的高管、退休人员等,纷纷解囊相助。截至记者昨晚发稿时,已有3900多名国企员工以个人名义向受灾群众捐款近35万元。片仔癀、龙轴、漳龙、漳州发展、国投等五家国有出资企业,还以集体的名义,通过市慈善总会捐款75万元进行定向帮扶。
一场火灾让大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却也让大家在灾难中紧紧团结在一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