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起@海峡都市报漳州新闻 微博推荐寻找漳州好人
海都闽南网讯 昨日是“漳州好人榜”推荐活动的第二天,依然有许多读者向我们推荐身边的好人好事。为了适应微博热潮,从今日起,“漳州好人榜”正式推出微博热线,读者可以把想推荐的好人及其简要事迹发在新浪微博上,并@海峡都市报漳州新闻。
传递感动,让我们一起寻找漳州好人,除了微博热线,读者依然可以通过电话或邮件推荐好人,漳州好人榜”电话热线:0596-2050110;传真:0596-2052521;电子邮箱:hxdsbzz@163.com。
孝婿林水成:照顾偏瘫岳父不离弃推荐人:长泰读者陈先生
20年前,林水成与长泰岩溪镇珪后村的叶美桂喜结连理,并入赘女方家。上门后,林水成视岳父母如同亲生父母,尽心尽力赡养、款待,一家老小和和气气,小家虽不宽裕却和睦、幸福。
2001年,在岳母病世后的第三年,林水成的岳父又突发脑血栓,深度昏迷住院,经多番抢救挽回生命,但却落下偏瘫,右手右脚不能动弹,衣食住行等不能自理,只能整日卧病在床。为了让岳父早日康复,林水成和妻子不离不弃,日夜擦洗喂食、端屎端尿,细心伺候老人,一刻也不敢离开。只要一有空,林水成就和家人轮流搀扶老人到外边散心,像教“小孩学步”一般,让老人活动筋骨。也因此,林水成的岳父仅半年光景,便慢慢学会自行慢步。
然而,在接下来的4年多里,因血压原因不时昏厥的岳父,还是让林水成和妻子不敢大意,只好时时留心伺候着,但即便如此,林水成和妻子始终没有放弃。今年2月22日,岩溪镇珪塘叶氏联谊会、珪后村委会等为他们送上“孝婿贤女”的红底金字牌匾。
夫妻养路工:20年扎根崇山峻岭推荐人:平和读者张先生
平和霞寨镇与芦溪乡交界处、海拔600余米的崇山峻岭中,驻扎着官峰养路道班,负责养护省道东东线霞寨至芦溪交界处12公里长的山区公路,这也是平和县目前仅存的一条土路。一对夫妻养路工,在这里坚守了20年。
1984年,年仅16岁的陈亚民到这里打零工,5年后子承父业,成为一名正式的养路工人。1988年,与陈亚民生日相差10天的卢玉美,也接过她父亲手中的镐头,加入到养路工队伍。
两人因路结缘,喜结连理,1991年,两人双双调入官峰道班,与另外两名工友一道负责养护这条山区土路,在这深山里,工作环境差不说,日常生活困难重重,这里一年有8个月云雾缭绕,衣服晾不干,连被子也时常湿湿的,买点油盐酱醋要到两三公里外的山村小店,买一罐液化气来回得跑上20多公里,但他们还是坚持下来,转眼就是20年。
与人为善的陈亚民夫妇,还将道班义务变成过往群众和驾驶员的温馨“驿站”。遇到过往车辆抛锚、司机求助等,哪怕是深更半夜,他俩都会伸手帮忙。
陈庆忠老人:1000多天护送孩子过马路推荐人:漳州读者林小姐
陈庆忠老人退休前在装修公司上班,是个普通人。每天的早上10时、下午4时,离孩子们放学还有1个小时,住在市区人民新村的陈庆忠老人,就早早地来到瑞京路,他要送马路对面巷子里的东铺头中心小学的孩子过瑞京路。
除了生病偶尔没去,老人几乎是“天天报到”,一周五天,五六年间1000多天,每天去两趟,这些年,陈庆忠往返于家与学校4000多次。每天中午,他要在斑马线上默默守护到12点,下午要到5点半才离去。
小学校长曾春生:35年扎根偏远山村推荐人:漳州读者张先生
溪头村位于平和县西部的大芹山脚下,是崎岭乡最偏远的小山村,距乡镇13公里,山高路陡交通十分不便。
曾春生是平和崎岭乡溪头正兴小学的校长,35年前,22岁的他第一次站上讲台时,他就明白,自己的本分是“教好别人托付给我的孩子”。
溪头正兴小学的生源,来自溪头村11个自然村,这些自然村山高坡陡,溪流众多,每逢刮风下雨,曾春生最为艰辛。每天凌晨5点多,曾春生就起床,如果下雨,他还得披蓑戴笠、手执电筒行走在泥泞不堪的山路上,赶到离学校4公里多的古坎自然村,护送孩子上学。到了小河边,他手拉大个子学生,肩背小个子学生,一步步、一个个安全送过河。放学后,把孩子们安全送回家后,他才摸黑回到家里。为此,他不知摔伤多少回,妻子不知为他担心多少回。
幸好,后来学校腾出教室当宿舍,家远的学生都寄宿在学校里。从此,曾春生呆在学校的时间更长了。
如今,已57岁的曾春生仍坚守本分,为学校、学生谋划,这么一个本分的校长,他的不求回报、无私奉献,坚守大山学校35年。(本网记者 萧镇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