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发现一明成化古碑 浮雕含有宗教元素

2011-10-17 09:54 来源:漳州新闻网 0

成化古碑重见天日

 一块迄今500多年的明代古石碑,近日在市区八卦楼南下沙路(原厦门路大路头靠东闸口一侧)姜公祠旁出土,碑名为篆书“姜郡侯新砌护城大堤官路碑” ,碑文清楚刻有“成化十九年(即1483年)岁次癸卯春三月之吉漳州府”。石碑长约3米、宽约1.5米、厚约30厘米,底座前后两面均有浮雕,正面为五马行空,五匹带翅膀飞马驮有十字架、火焰、神树、金元宝、铜钱等神物,反面为“四牙象”,上方左右有浮云月亮及北斗七星图案。

  笔者从有关史料查证,姜郡侯即明成化年间的漳州知府姜谅,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成化十五年(1479年)以刑部郎中出任漳州知府,至成化二十年(1484年)离任,前后守漳6年,为防潮害,姜谅曾主持修筑堤岸186处,“共为丈六万八千七百有奇”。今姜公祠内仍有一副古联:“一犁时雨蔬果蕃滋耕稼乐,五马高风政教敷施黎庶安”。该石碑的发现,对于研究姜谅生平及漳州水利史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特别是对研究漳州的宗教史意义非同一般。因石碑浮雕飞马驮十字架,若寓天主教,则天主教在漳州的历史就可推前百年。据史书记载,明正德四年(1509年),西班牙天主教多明我会会长在菲律宾马尼拉结识月港商船船主颜氏(港尾白沙人),乘颜氏商船在港尾白沙村登陆。当时,明朝廷实行海禁,他们来不及传教,就被驱逐出境。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前后,葡萄牙人到漳州进行贸易,并在漳州传教,这是天主教在漳州最早的记载。其次是其底座背面浮雕“四牙象”,与金峰院内村发现“四牙象”极为相似,其是否为某种宗教徽标,还有待专家解开谜云。(林同池 文  谢伟中 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农博会·花博会”吉祥物昨日公布
下一条:首饰加工店一片狼藉,被抢了?只是家人起争执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