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来就为保护母亲河的

黄东亮经常推着自行车来九龙江边查看

退而不休,黄东亮还主编相关研究报告

一支笔,九龙江边黄东亮记下水文信息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讯 我生下来就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母亲河九龙江。生日与世界环保日(6月5日)同一天,也许老天爷的意思就是要我一辈子搞环保。
经常踩着一辆破旧的老式自行车,慢慢地沿着九龙江岸边骑行。蓝裤子、白衬衫、银发,在路人眼里,年届七旬的他是一位普通的漳州市民。
韶华舞流年,他用自己的47年,对九龙江投以注视的眷恋目光,并不时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每一个关于江水质量的水文数据。
10月,北京,在即将颁发的全国第五届“母亲河奖”中,十个获奖者名单里,闪现着一个让人不忘的名字——黄东亮。他是漳州、也是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
今天,他将坐飞机赴京,去参加颁奖仪式。这个奖项,沉甸甸,更是对他近50年工作的一种肯定。
巧的是,黄东亮的生日在6月5日,与世界环境日正好是同一天。他说,自己也确实做了一辈子的环保,一直致力于九龙江的保护工作。
1964年,黄东亮缘结九龙江保护工作。
当年,他从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省水文总站龙溪分站(现漳州水文分局)工作,先是担任创建了闽西南(漳州)水质监测中心室,组建并培训第一支水质专业队伍,监测九龙江各地的水质。此后,黄老一直忙于九龙江的水质监测、水污染调查。看到九龙江受污染,他执笔写下一系列情况报告及建议等文章,一力推进九龙江保护工作。
因为热爱这块故土与这片江水,黄东亮三十载忙不懈怠。
从28岁到58岁,黄老几乎忙得不可开交,每年的公休假,他从不休假,就连平常的周末和夜间,也都经常加班。经常是骑着自行车,头脑里却想着跟水污染有关的问题,好几次,黄老都骑着自行车跟人撞到一起。
退休后,黄老受聘于漳州市环保开发公司,继续从事他心爱的水环境保护工作。其间,他主编完成了《漳州市区饮用水源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重要科技成果,被视为各级政府保护九龙江饮用水源的综合技术方案。此外,黄老到韩国、西欧等地去旅游,还专门拍回了几百幅有关环保的照片,学习他们的环境保护经验。
在黄老及同伴的努力下,如今,九龙江水清澈了很多,江岸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行走在九龙江江滨公园段,黄老时不时地会停下自行车查看,“当年这里是个排污口,不过现在经过整治,得到控制了”。一路上,谈起九龙江沿岸曾经有过的污染源,黄老如数家珍。而提起九龙江目前的现状,黄老的语气里有着淡淡的自豪。因为直到现在,黄老还能接到群众的举报电话,说哪里又出现污染源。
今年国庆假期,黄老还特意让女婿开车载着他,到九龙江北溪的取水口去实地看了看,他说,不看一看,不放心。“人家出门是去各地旅游,他出门就是看江看水。”黄老的执著让家人无奈又关心。
虽然获得了全国性的大奖,不过,黄老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变化,这几天,他还是一如既往,每天早上6点多就起床了,8点多,避开上班高峰后,骑着自行车出门上班,到单位,看看文件。在单位,所有与环保有关的文件,特别是与水污染整治有关的项目,都要经过黄老签字确认。
殊荣背后,黄老如今最大的遗憾是,退休后工作太忙,没能抽出时间来写一本关于水质问题的书,“现在年龄大了,也没有精力来写了”。(本网记者 黄颖 杨清竹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