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光复 不费一枪一弹

2011-09-15 02:16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0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那响彻夜空的第一枪,开启了中国一场惊天动地的民主革命。

  这就是“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制度,使当时的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作为闽南重镇的漳州,许多同盟会会员在这里活动频繁,革命光复之火燎原,留下许许多多的革命印记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值此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探秘频道今起推出“辛亥百年漳州印记”系列报道,让我们再次感受百年前那一段激荡人心的岁月,也以此纪念那些为了民主革命而英勇奋斗的先烈。

  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之火迅速燎原,南方各地纷纷革命光复,漳州也不例外。

  这座千年古城,于1911年11月11日光复。可能你还不知道,光复过程颇具戏剧性,当时清朝在漳州的两个最高官员,一个被一枚手榴弹吓跑,一个则被一句实在话劝降。就这样,不费一枪一弹,漳州从清朝进入民国时代。

【史料记载】

漳州首家日报 出版了16期

漳州首份日报

  “漳属各地革命志士群起响应,从事推翻清朝封建政权的革命斗争。”龙海党史研究室的陈亚芳曾撰文提到,当时,曾因殴打日本教士和特务而远走安南(今越南)任教的漳州人陈兆龙,在安南参加了同盟会。辛亥革命前,他回国任闽南同盟会会长,主持漳州同盟会的活动。此时,漳州同盟会会员有宋善庆、林者仁、施荫棠、陈亮、朱润卿、陈清福等。在海澄,旅居安南的同盟会会员林新民,于1911年夏回海澄秘密了解和联系知识界的爱国志士,并通过其老师陈琬澜开展活动,经十多天的动员组织,发展了30多人参加同盟会组织。

  据漳州市知名文史专家庄宗沛介绍,当时清朝设在漳州共有两个权力机构,一个为“漳州府”,是一个文职政府机构,另一个为“汀漳龙道”,是一个军事机构,除了管辖漳州地区外,还管辖到龙岩、长汀等地,相当于管了半个福建省的军事。

  “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革命形势一日千里,各省先后光复。”漳州市文史学者林盛发在民革漳州市委员会主编的书中撰文说,汀漳龙道的官员在革命洪流冲击下,惶惶不可终日。11月6日,林者仁、宋善庆、李汉等同盟会会员在紧张准备光复漳州的同时,创办了漳州首家日报——《录各报要闻》,该刊至11月23日,每日一期,共出版16期。

  林盛发说,该报一出版便打响了响应辛亥革命的号角,以大量的篇幅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反映本地革命动态,报道、登载辛亥革命的文告和各地革命的消息,成为漳州宣传辛亥革命的公开阵地和主要喉舌,为漳州光复鸣锣开道。

一枚手榴弹 吓跑了道台

  漳州光复颇具戏剧性。

  林盛发在文中说,当福州宣布福建省独立的消息传到漳州,11月10日,在漳州的同盟会会员陈兆龙、朱润卿、宋善庆、林者仁、施荫棠、陈之鸿、白植滋、陈亮等人,紧急会聚密商光复漳州大计。

  当晚,宋善庆、陈之鸿带领几个武装大汉,冲入汀漳龙道台何成浩家,晓以大义,指明出路,策其反正,并申明若执迷不悟,必如飞蛾扑火。此时,陈之鸿举着自制集束手榴弹,厉声吓喊:“道台若不悬崖勒马,此物无情!”

  当时的汀漳龙道台何成浩是粤西人,举人捐班出身,眼见大势已去,表示投降,连夜举家逃走。

一句实在话 劝降了知府

  而漳州知府陈嘉言则是被孙中山的支持者孙宗蔡劝降跑的。孙宗蔡何许人也?他就是漳州著名的中山桥建造者。漳州市委组织部编写、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漳州百年百杰》一书是这样记载的:“孙宗蔡(1868~1947年),字次典,号斗生,漳州市芗城区人,是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支持者。思想进步,德才兼备,爱国、爱乡、爱民精神可嘉,他富有了不忘造福桑梓,兴新学,开路桥办交通,支持孙中山建闽南护法区,改造古城业绩显著,是近代史上漳州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

  漳州知府陈嘉言原是监察御史,在京任职,后被贬在漳任职,但为人正直,在漳期间,为官清廉。

  “光复前夕,漳州知府陈嘉言眼看形势危急,终日里慌乱不安。”孙宗蔡的孙子、今年75岁的老人孙以兴说,当时他的祖父已秘密参与光复漳州的活动。于是孙宗蔡便来到漳州府衙,与陈嘉言谈述清政府腐败,气数已尽,而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深得人心,革命浪潮势不可当,规劝知府道:“识时务者为俊杰,还是给自己留条生路为好”。于是知府言听计从,立即反正,出安民布告拥护漳州光复。因此,光复会的参事委委员念知府受降诚意不究,同意放他返乡为民。

  “我祖父资助陈嘉言一些路费,并收养了他的一个女儿。”孙以兴说。龙海党史研究室的陈亚芳在文中提到:“漳州知府陈嘉言,迫于形势艰于路费,只好将两个女儿分赠漳州富商孙宗蔡和蔡平甫,得赠路费数百,雇舟经厦门搭乘海轮逃往上海。”

【记者探寻】

昔日府衙 变成了公园

  漳州中山公园地处漳州市中心,是老年人健身、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从南门口进入公园,公园里热闹非凡,榕树下,许多老人下棋的下棋,打牌的打牌,爱好红歌的老人们,拉起一支队伍在凉亭边唱着红歌,另一边,喜爱芗剧的票友们正在排练着。

府衙旧址已成公园

  公园始建于1918年,是利用原“漳州府衙”改造的,中山公园的南门,至今仍立着一块“漳州府衙旧址”的漳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

  当初修建公园时,府署的一进、二进改建为阅书报室、图书馆,后进仰文楼重新修葺。东侧小山岗扩大加高为龙虎山,山腰遍植梅花,岗峰建石柱绿瓦梅岗亭;龙虎山下西面旷地建六角形音乐亭,东面菜园建美术馆。公园还有喷水池、紫阳亭、馀园、荷池、七星池等。公园北端七星池前的森园、晶园,改建为篮球场、排球场。

  公园范围虽然不大,但楼馆亭碑,岗池园场,山水相映,错落有致。(本网记者 萧镇平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龙岩“最潮”小学老师 用飞信给学生布置作业
下一条:伴着火车呼啸 爬高铁路基上学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