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芗城陈俭老人的儿孙着手筹建扶贫助学基金会

2011-08-31 03:44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0

陈俭老人(左一)6年资助一位女孩上学(第一排中)

  “老人走了,祝她一路走好!”

  “老人一生乐善好施,临走前还留下三句遗嘱,希望我们继续将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

  一个月前,103岁老人陈俭走完了她的一生,但她乐善好施的美德,将被子子孙孙传承下来。

  就在她弥留的前几天,老人做了最后一件善事:她曾多次对家人说,在自己去世后,碰到有困难的人要主动帮助;自己正在资助的孩子也要继续资助下去,直到他们自立;社区内生活有困难的孤寡老人,要给予帮助。

  说起这位家住漳州芗城民主里社区的陈俭老人,邻里无不交口称赞。因为陈老为人随和,在她的家族中,培养出了38个大学生,不仅如此,她乐善好施,在11年间还资助了十几个学生上学(详见本报3月24日A22版报道)。

老人三句遗嘱
曾孙辈暑期打工践行

  “我们几个人的力量还太微小,所以现在我也不时地在微博和QQ各发起号召,希望大家一起来捐款,帮助需要资助的人。”——曾孙女吴奕婧

  陈俭老人的小儿子冯水国,说起老人弥留前几天提到的三句话,很受感动。

  陈俭老人用她的实际行动,帮助了周围有困难的人。而这些行动又感染着她的138位子孙。吴奕婧、林钰、冯婕、冯越,是陈俭老人的曾孙辈。虽然最小的冯越今年只有6岁,最大的吴奕婧和林钰也才15岁,冯婕12岁。他们每人捐出了300元钱,通过芗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资助家庭贫困的学子。

  利用暑假去发传单赚钱,是吴奕婧、林钰、冯婕3个小女生一起商量决定的。说起这件事,奕婧很得意。

  但打工碰到的辛酸事,也让这几个小女生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有时候,有的人不仅不接传单,还会伸手推我们,骂着‘骗子’。”“有的人说要帮我们发,我们信以为真,很感激地拿给他们一叠传单,结果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把递过去的传单扔到了垃圾桶。”

  除了打工赚钱,几个孙辈也通过帮家里打扫卫生攒零用钱。“一周把拖地、洗碗、擦桌子全包了,爸妈可以给我15元钱。”冯婕说。在暑假结束前半个月里,三个小女生终于每人凑足了300元钱。“真是不容易,为了攒这些钱,我连买一瓶汽水都舍不得。最后还是决定回家喝白开水。”林钰说。

  而最小的冯越,虽然还没办法出门打工或者做家务赚钱,但亲戚给的压岁钱,他都一点点存到储蓄罐里。“说是要把钱给哥哥姐姐们念书用,这回他可是带着储蓄罐来捐赠的呢。”三个姐姐捂着嘴乐。

  几个曾孙女中,年纪最大的吴奕婧说,现在已经有陌生人给她留言,支持她的行为,相信不久的将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们的行列。

儿辈以老人名义
筹建扶贫助学基金会

  “我们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但是只要我们有能力,不管多少,都会伸出援手帮助那些需要资助的人,继承母亲的遗志。”——小儿子冯水国

  “母亲虽然已经离开,但这优良的家风,我们一定会代代传承。”冯水国说,老人生前长期资助的孤儿小文,三哥冯水典已经表态要继续资助下去,直到孩子们顺利结束学业。除此之外,今年8月,老人的儿辈们还通过芗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牵线,共同资助了1个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和5个小学生。

  同时,老人的儿辈们准备成立一个“百岁老人陈俭扶贫助学基金会”,专门用于资助家庭贫困的学子。“现在基金已经筹集了3万余元,几个孩子们每人攒的300元,也是这第一笔资金中的一部分。”冯水国表示,虽然筹建基金会是陈俭老人的儿辈们牵头,但如今筹集款项的主力军却是老人的孙辈。“这些后辈现在正处于事业的顶峰,有较多的财力进行捐助,在我母亲的影响下,也都很乐意进行捐助。”

  冯水国说,“百岁老人陈俭扶贫助学基金”将于明年正式启动,到时将把筹集到的款项全部交给芗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由委员会推荐贫困学子,并将钱款捐给学子。“初定小学生一年捐助300元,中学生一年捐助500元,大学生一年捐助1000元。”相信不久的将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们的行列。(本网见习记者 盛凌云 白志强  通讯员 叶慧平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车被盗,漳州没第二辆” 小伙一路追踪
下一条:漳州一女子错把油门当刹车 小车骑上台阶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