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人员小冰的自白
警方为小冰开具情况说明书,帮他落户
闽南网3月29日讯 “有了身份证,你想干什么?”
“我最想开的是动力杯(饮品店),不然就是开个修车厂或者是理发店。”
坐在沙发对面,22岁(推测年龄)的小冰,笑着调整了一个舒服的坐姿。
帅气、阳光的他,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父母是谁,小时候在一家马戏团长大,出逃后流浪到漳州,为了填饱肚子去偷自行车。两次被抓的经历触动了他,让他决定为自己找个“立足之地”,但因为没有身份,让他的这个想法萌生阴影。
好在,经过协调,小冰申报加入漳州市福利院集体户的材料,已经被警方受理。市福利院院长谢俊波说,如果顺利,再过一个星期,小冰就可以落户安置,办理身份证,他以后的路会更好走。
“马戏团的那些年,是我的噩梦”
小冰说自己会很多种方言,我们不信,尝试用湖北孝感方言和他交谈,没想到他真能讲一口流利的孝感话。小冰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多方言,也许跟他的流浪经历有关。从懂事开始,他就在一家马戏团里生活,里面大多是他的同龄人,而这些孩子大多是马戏团拐来的。
从小,团长就让他练习喷火,要他把柴油含在嘴里,然后朝火把喷出来。刚学时,他就多次不小心吞下柴油,肚子像火烧一样灼热,吐也吐不出来,为此挨了不少鞭子。除了日常表演外,他还要去乞讨,每天的任务是100元,完不成就挨鞭子,他的最高纪录是1200元。他和伙伴也曾多次出逃,但每次都是被抓回来,再被痛打一通,一次比一次重,“这是我的噩梦,5年多了,我还经常会在梦中醒来”。
小冰的眼眶有点红,用手擦了擦。
“想让自己立足,却没有身份证”
转折,出现在2007年,那一次马戏团到福建,小冰和伙伴躲到一栋小楼的天台,躲了两天两夜,之后上了一辆过路车。
小冰说,就这样,他来到漳州,从此逃离马戏团,但很快,身上的200多元就花光了,他又开始乞讨生活,因为每次都沿着同一街道乞讨,慢慢地也就讨不到钱,为了填饱肚子,他干起偷盗勾当。去年7月,他因偷自行车被抓,他也第一次说出自己的经历,民警帮忙采集血样,并在全国被拐儿童血样库中进行比对,但没有任何信息。那次,他被拘留15天。一个月后,他又因同样的事情被拘留15天。
两次被送进拘留所的经历,触动了小冰,“我在这座城市没有亲人,没有熟人,也没人来看我”。为此,小冰萌生为自己找个“立足之地”的想法,但,没有身份的他,又面临一大堆的问题,“我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甚至不知道自己叫什么,连现在的名字也是别人取的,原来是‘彬彬有礼’的那个‘彬’,没有身份证,办不了银行卡、打工没有人要……”
“也许10年,也许5年,创业一定行”
小冰也是幸运的,第二次从拘留所出来后,在警方的帮助下,他谋到了第一份职业,目前在一家娱乐城当保安。
“小冰这孩子不错,干活很积极,也很勤快。”娱乐场安保负责人吴队长说,小冰是上夜班,每天晚上7点到次日凌晨,已经3个多月了,表现都规规矩矩的,干活也十分努力,“我们起初的顾虑早就消了,是这孩子自己给自己一个重生的机会”。
“小伙子还是跟孩子一样,有时也会贪玩上网啊,上午和同事来公司开包房喝喝酒什么的。”吴队长说,当初有所顾忌,除了因为小冰的过去以外,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没有身份证,按规定不能接收他,后来派出所民警出面协调,他们才敢答应,“听说小冰的户口要落下来,我们也替他高兴”。
为了实现创业梦,小冰现在打两份工,晚上当保安,白天中午12点到晚上6点,他还在一家停车场兼职看车,“想多存点钱,早些创业”。
对于未来,小冰给自己定了个时间表,也许是10年,也许5年,他说自己一定行。(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曾炳光 戴江海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