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城区居民吐槽:“天天都是活在枪声中”
体委宿舍楼下能看到射击场的靶位
闽南网3月22日讯 最近,因为漳州小鱼网上的一则网帖,隐藏在两栋居民楼间的漳州市射击场引来关注。
网帖中称,位于芗城区大同路303号6栋楼和3栋楼(两栋楼均为体委宿舍)间的射击场,天天打枪训练。周边居民吐槽,“天天都是战场,天天都是活在枪声中”,而呼吁其搬迁之声也越来越高。
这曾在省内排名数一数二的漳州市射击场,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一度被改为女排训练基地,可由于设备落后,早已不能做比赛场馆,只能用于训练。不过,疑问也随之而来,本该远离居民区的射击场,为啥会建在楼栋间?搬迁有望吗?
住户吐槽:射击场声响吓人子弹曾射进居民楼
邦邦核实:昨日,邦邦找到位于芗城大同路上的漳州市射击场,它是漳州体校的射击训练基地。
运动员射击位在3栋楼下面,而靶位在6栋楼下面。这几天射击场内部在装修,没有训练。
邦邦发现,射击场的防弹墙上布满了弹孔,有的弹孔就在居民窗户下1米左右。
体委宿舍的住户介绍,3栋和6栋有100多户住户,多是老住户。不过,由于受不了场地里的噪音,近几年,年轻人搬出去不少,又有五六户刚搬进来一两年。
郑女士就是两年前搬进体委宿舍的,已有身孕的她说:“关上窗户,拉上门,声音还是很大,午休时常被枪声吓醒!”怀孕后,每到射击场训练时间,她都要提前出门,到外面“躲”到训练完了再回来。
退休干部郭先生也深受射击场的噪音之苦,2009年得过轻微脑血栓的他,头脑经不起震动,射击场的训练对于他更是一种煎熬。
不过,威胁远不止于此。不少住户称,曾有子弹击中位于靶子上方的6栋居民楼里。不过幸好只击穿了玻璃,没打到人,才没造成人身伤害。另外,射击场里的枪弹管理一旦出现意外,对楼上的住户后果难以想象。
漳州体校:射击场建楼栋间是历史遗留问题
本该远离居民区的射击场,为什么会建在居民楼间?
漳州体校校长贾建欣说,射击场建在居民楼间,是历史遗留问题,是先有射击场,后来才有居民楼的。按照标准,射击场最好远离居民区。纵使条件有限,靠近居民区的隔音设施也要跟上。
但是现在的射击场不但没有任何隔音设施,还存在场地狭小、配套设施落后、运动员休息的场所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训练场被居民楼包围,运动员的状态也难以保证。
贾建欣说,这些不足使得漳州市射击场“已经严重跟不上时代,连供训练都不太合格,更不用说用作比赛场地了。”但由于目前漳州只有这一个训练场地,学校想搬到别的地方训练也没办法。
对于居民担心的子弹射偏问题,相关人士说,即使发令枪也能致命,射击场用的主要是小口径枪和气枪,威力虽然没有部队用的枪大,但还是可能致命。贾校长则解释,目前射击场都设有防弹墙,运动员射击时线路只能从防弹墙下穿过,不会直接打到天上,所以子弹不可能直接打到居民家中。不过,有出现过子弹击中墙壁或地面可能反弹,击中居民家玻璃的情况,但这时子弹的威力已经减小很多,没有对人造成伤害。
市体育局:新射击馆建设搁浅搬迁成问题
相关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射击场地配备落后,作为2014年第15届省运会的主办城市,漳州市体育局原本打算借此机会重建一个标准的新射击馆。“去年上半年选址已定好在长泰,计划投资近亿元”。
但后来经过反复论证,考虑到成本过高,场馆太偏僻、运动员吃、住、上学都很成问题,建成后可能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经过慎重研究,市政府决定不盖。而由于找不到其他合适的地址,漳州市体育局无奈之下跟厦门体育局签署协议,决定将2014年省运会的射击运动比赛场移到厦门。
漳州市体育局第15届省运会参赛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金旻也坦承,因漳州市射击场噪声扰民、子弹射偏隐患等问题,住在射击场附近的政协委员们,已有多次提案,但最后都没了下文。其中最大的原因一是资金,建设一个标准的射击场需要9000多万元,财政负担大;二是场地,找一个合适的场地也很难。
不过,金旻表示,漳州市体育局已经在考虑降低标准,建一个简易的射击馆,新馆建成后,就可以替代现在的射击场。但项目能否通过,还需市政府批复。(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朱加良 郑娟娟 方锦燕 张颖珍 戴江海 白志强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