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绘牡丹画卷将成册 4年之作长136米、重40斤
▶《牡丹奇石图》身长136米、宽0.53米、重40斤,画有320朵花和35个人物
◀白天,林爱国大部分时间都在小屋内作画
闽南网3月19日讯 耄耋之年的老者,若和创作一幅136米长的画卷相关联,你肯定会忍不住赞一句“人才”!
这位非科班出身的“画家”,叫林爱国,是漳州的一位88岁离休干部。用了4年多,让栩栩如生的牡丹成了画作的主角,再配上历史人物、故事、国家大事和古今咏叹牡丹的诗词。
前天,这幅作品被林老“请”到了漳州师院校园里的一块空地上。林老一家人为画作分段式拍照,这么一定格,足足有150多张呢。而这画卷,将被做成折页式画册。
画作完成,可林老一点也不满足,他最近又“蠢蠢欲动”了,正在构思一个新的创作题材。
画卷长136米重40斤光收整就得一小时
林爱国给这幅长卷取名《牡丹奇石图》。
画卷身长136米、宽0.53米、重40斤,里面共包含320朵花和35个人物,并附有50首描写牡丹的诗词。
2006年2月,林老先打铅笔稿,半年之后,开始作画,到2010年10月完成。
由于画作太长,不好欣赏。先前,林老已经为部分画作拍照,做成了影集。不过,在和家人商量后,林老决定重新为画作分段式拍照,制作折页式画册。
“以前拍的照片都是在家里阳台拍的,光线不足,场地有限,拍出的照片不理想。”前天上午9点多,林爱国在儿子、孙子以及儿子的两位好友的陪同下,把画卷搬到学校空地,再用上梯子,四人拍了150多张照片。
如此壮观的画作,自然“吸”住了不少人来围观。还有学生对林老的作品感兴趣,想要和林老学画呢。
而由于画卷太长,收的时候还真需要小心翼翼,还要保证卷起来整齐,几个人用了一个小时才收好。
而这次,儿子等四人拍的照片,林老很满意,“一直找不到室内的展览馆可以展出这么长的画,要是能做成画册,就方便多了”。
林老说,这么长的画卷,最终要做的画册,长约20米。
离休后自学书画丹青受文人墨客情结启发
耐心十足,画作内容丰富,你一定以为这肯定是画了几十年画的大师吧。
其实,林老并非一位专业画家。他学画,全因兴趣。1987年离休后,他用2年读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之后开始尝试书画丹青。
“中国古今中外,有许多文人墨客钟情于牡丹,以牡丹创作诗词、画作的名人不在少数。”因这缘由,林爱国决定以牡丹为主,在画上再配以怪石嶙峋,另外则是融入了杨贵妃、李白、欧阳修等历史人物。作品内容从唐朝杨贵妃唐明皇赏牡丹,李白题诗开始,进而到宋代苏轼、欧阳修笔下赋诗词于牡丹,直到唐伯虎、齐白石为牡丹作画等。
而在画卷里展示的50首描写牡丹的诗词,也是林老精心挑选的,2009年底,林老在书店买了一本《咏牡丹诗词精选》,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路。
“一般是下午2点到5点创作,最快的一幅两三天完成,最慢的要半个月,其中还有两幅,第一次创作不满意,又画了一遍。”其中,一幅毛主席在天安门大楼宣布新中国成立的作品,以及万里长城的作品,就花了很长时间。
“也支持,也不支持,年纪大了,还是得注意身体。”老伴温老,陪着林爱国一路走来,每天都看着他创作,“夏天特别热,他还躲在房里画,我们都担心他身体吃不消”。
借用废旧工厂裱画作再作画献礼毛泽东诞辰
创作这样的长作,对于年纪大的林爱国来说实属不易。
但作品完成,直至长卷最终形成,林老又等待了1年多。原来,这幅长卷实际上是用57张2.4米长的画作裱褙而成。
而当时,装裱师傅找不到这么大的室内场所,后来是借用了一处废旧工厂的车间,才解决了难题。“心急啊,就想早点看到成品,时不时就去看装裱好了没有”,一直到去年年初,长画卷才最终裱褙完成。
把牡丹图制作成画册的心愿越来越近了。最近,林老又有了新的创作想法。在牡丹图的作品中,林爱国曾创作过毛主席的画像。而今年是毛泽东120周年诞辰,林爱国又十分欣赏毛主席所写的诗词,他打算再作一画作,献给这个特殊年。林爱国说,这是他的想法之一,等再仔细考虑后,就要开始创作了。(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郑娟娟 戴江海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