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百年名校文化传承 是否更名应慎重

2011-08-13 02:40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0


龙师附小已历百年,是否更名引起各方关注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下简称龙师附小)是漳州一所百年名校,在漳州人中口碑极佳,由于其“母体”——“龙溪师范学校”(下简称龙师)已并校后更名,因此有政协委员提案认为“龙师附小”应改名。日前,市教育局做了正式的书面答复。

政协委员:
龙师已并校更名
龙师附小也应改名

  龙溪师范学校曾是漳州地区最著名的中职师范学校,2003年,龙溪师范学校、云霄师范学校并入漳州教育学院,2007年更名为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简称城职),并迁址在高校园区新建一座新校园,原龙师旧址转由龙师附小使用。

  由龙师创办的龙师附小,则是漳州市区一所和市实验小学齐名的优质小学。

  在今年初的漳州市两会上,漳州市政协委员李清标等10名委员提出一份提案说,如今,龙师的校名不复存在,但龙师附小的牌子依然不变,也许目前尚有相当数量的老百姓习惯该校名的称谓,但随着时间推移,会出现更多的人对这个校名感到奇怪。

  李清标委员建议,龙师附小应进行改名,并建议更名为漳州市新华小学或龙溪实验小学。

教育局:
应传承百年名校
更名应慎重

  收到漳州市政府交办的政协提案后,漳州市教育局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并于日前正式进行书面答复。

  漳州市教育局答复说,龙师附小是一所经历百年风雨的小学名校,曾培养出一批批精英,如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现代诗人杨骚、中共七大候补代表李兆炳、火箭科学家魏以嘉、首枚奥运金牌获得者许海峰、中国医科大学研究所主任张珊文……都是从附小走出的学生,遍及海内外各个行业,在各自的领域里创下骄人的成绩。

  漳州市教育局认为,龙师附小具备百年的文化积淀,同现代教育气息交融、激荡,依然喷薄着新的激情,可以说是漳州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和漳州教育事业发展的见证。

  同时,龙师附小于2008年整体搬迁至原龙溪师范学校校址,更具有传承历史的意味。因此,从保护历史文化、建设文化名城角度出发,关于更名事宜,宜慎重!

各方声音:
当初就应该
保住龙师的名字

  “既然想建设文化名城,传承历史,当初教育局就应保住‘龙师’的牌子,三校合并时,就不一定非取名‘城职’”,有政协委员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十分认可漳州市教育局的答复。

  “百年来,龙师为漳州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量的教师,为漳州地区教育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当时三校合并时,如果能从“龙师”升格为大专,这样会更好”,漳州市政协一名工作人员说,现在城职用的校园是在高校园区的新校园,无论从名字还是地理位置,群众都难感觉到“城职”与“龙师”一脉相承的关系。

  漳州知名学者许先生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初合并‘龙师’时,教育部门不觉得‘龙师’名字具有百年历史的重要性,现在有人提出‘附小’改名时,才提及‘龙师’的名字很重要,这有点说不过去”,许先生对这个答复也不理解。

龙溪师范学校校名演变

  龙溪师范学校前身是汀漳龙师范传习所,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创办,地址在丹霞书院,宣统三年(1911年)改为汀漳龙初级师范学堂,民国元年与漳州府中学堂合并为漳州师范中学堂,同年又分办,民国五年(1916年)改称为福建省第二师范学校。

  民国十六年改办为省立第三高级中学(设师范部),民国22年改称省立龙溪中学师范学校,同年8月,师范科析出办省立龙溪师范学校,民国二十五年秋该校有一个普师班奉令合并到福建省立师范学校,遂改名为省立龙溪简易师范学校,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开始,内迁至南靖、建宁。

  民国二十九年春改为省立南靖国民师范学校,同年秋更名省立南靖简易师范学校,民国三十年1月改称省立南靖师范学校,其学制普师三年,简师四年。

  民国三十四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12月陆续迁回漳州原校址,称省立龙溪师范学校,1951年6月归龙溪专署教育局管理。(本网记者  萧镇平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高三学生持仿真枪校内连袭3人
下一条:漳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 19位处级干部任免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