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学子13 瘦小女孩要让父母住上新房
家里为了供陈少芬上学,一直没舍得盖新房,她说,以后要盖间新房给父母
姓名:陈少芬
毕业学校:漳州立人学校
高考分数:616分(理科)
录取院校:福建医科大学
12年的寒窗苦读,陈少芬得到了一纸不错的高考成绩单。
她是芗城区芝山镇渡头村一户农民家的孩子,以616分的成绩,被福建医科大学录取。这一消息,让全家人兴奋不已。
看到双鬓变白、为家操劳的父亲,瘦小的陈少芬有自己坚强的意念。“参加工作后,我一定要盖间新房给爸妈住。”她说,和他们家一样还住在老房子里的,全村不到十户。大多数村民都盖了新房,或把房子翻新了一遍。“不是我们家盖不起新房,而是父母很重视教育,把家里的收入全部用于我们的学习。”陈少芬说,村里有很多同龄的孩子,在初中毕业时就出去打工,但在他们家,让他们读书识字、改变他们的命运是父亲奋斗的目标,“他经常对我们说,他那个年代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实在读不起书,他小时候的遗憾不能在我们这一代重演,只要有条件,再苦再累都要供我们读书”。
陈少芬一家有5口人,除了父母外,陈少芬还有一个姐姐和弟弟。父亲陈国忠是一名公交车司机,母亲陈瑞燕在家务农和打零工。姐姐目前在漳州市城市职业学院上学,而弟弟今年上高中。“要供我们姐弟三人读书,父亲压力很大,但父亲从来不在我们面前唉声叹气。今年我考上大学,心里很清楚父母身上的担子更沉了,不用说高昂的学费。”说到父亲,陈少芬的眼眶红了,“为了利用时间读书,也为了省下路费,平常都是好几个月才回一趟家。这次高考后回家看到父亲,发现他的头发几乎全白了”。
而每年为了筹学费,陈少芬一到放假就出去打工。“去年在冰棒厂里做工,一天要连续站12个小时,并不断地把竹签往做好的冰棒里插。一天下来姐姐的手被磨得又红又肿。但这些苦,姐姐从来不说。”说到这些细节,弟弟陈少伟很心疼。
高考一结束,陈少芬又出来打工,“我现在在一家棒球厂做棒球,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陈少芬说,虽然时间长,但能坐着工作,比冰棒厂好多了,站着工作12个小时真的吃不消,但要是今年没有在棒球厂找到暑假工,她还是会到冰棒厂去工作,“只要能减轻父母的负担,都是值得的”。(本网记者 陈群 杨清竹 盛凌云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