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雕塑十八年 曾接到罗格感谢信
方晨光正在创作雕塑作品“孙中山”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非常感谢您捐赠的特殊雕像,您的慷慨及艺术手法令我深受感动!非常感谢您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支持!”这是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致信漳州一位普通市民方晨光的话。
沉迷雕塑18年,昨日,这位早就在省内颇有名气的雕刻家在石码镇展示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寄来的赞言,目前方晨光正在创作一个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雕塑作品“孙中山”。
父亲引路
耳濡目染迷上雕塑
在方晨光的家里,有着一尊名为“父亲”的雕像,作品惟妙惟肖,神情淡然。方晨光说,是父亲将他引入了这条艺术道路。
他的父母亲都是龙海瓷厂的职工,一家人就居住在厂里的宿舍,小时候,父亲经常到广东等地出差,回来时总会给他带上各种各样精致的陶瓷产品,耳濡目染,方晨光日渐迷恋上了雕塑。一有空,他就自己跑到瓷厂生产车间“偷师学艺”。
1991年,方晨光从集美轻工业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一糖厂工作,但他此时早已“身在曹营心在汉”,深深迷恋上了雕塑,每到非榨糖季节,他都会参加花釉陶厂组织的雕塑培训,以掌握更多的技术。
1993年,方晨光调到了花釉陶厂创作室,开始了他真正的雕塑之旅。
在他的心中,父亲是他永远的老师,学习、工作每每遇到瓶颈,父亲总会跟他说:“没关系,做不下去你歇一歇,有感觉再做,但不要放弃,如果你停下来的话,以后就永远不能攻克那个难题。”
这一教诲始终萦绕在方晨光耳畔。在此后的雕塑生涯中,每创作雕塑遇到新的难题,他总会谨记父亲的话语,自己调整后,直到获得新的灵感,再继续投入到雕塑的世界。
十八年执著
坚守者锋芒乍露
1996年,方晨光在海澄镇有了属于自己的雕塑工作室,工作室离他居住的地方有20里,他每天都要骑摩托车来回四趟,不管刮风下雨、酷暑寒冬。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看到网上在为四川德阳东汽中学英雄教师谭千秋征集雕塑作品的约稿,方晨光有感于英雄的义举,参加了征稿活动,为在短时间内创作出高质量的雕塑作品,方晨光几乎每天都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在交稿截止日顺利把作品寄了出去。
凭着这种坚持不懈的付出,坚守者方晨光终于锋芒乍露。
2008年,作品《孩子,如果你还活着……》入选“大爱无疆——2008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年鉴”。
2009年,作品《千秋大爱》入展印象·中国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与设计艺术双年展,同时在中国蓉城国际美术作品双年展中获提名作品。
同年,作品《水仙花女神》获全国水仙花城市雕塑评选第一名,作品《罗格》入编“中国美术教师作品年鉴·2009”。
现在,他每天仍然是20里路来回四趟地奔走,寂寞并快乐地继续追逐着自己的人生梦想,“四季花开,也许我只是绽放在秋天。”方晨光若有所思地说道。(本网记者 胡婧 通讯员 黄国轩 吴勇平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