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历史文化名村湘桥 九十九湾边的士大夫古厝群

2012-08-03 07:47 来源:闽南网 0

  
湘桥文化名村的古厝群,依水而建,是难得的水景古村落

  
古厝群间的清幽小道

  
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夫第

  
湘桥村河水环绕,绿树掩映,风景怡人

  
湘桥文化旅游概念性规划图

  闽南网8月3日讯 绿水环绕,古厝集群,龙文区蓝田镇的湘桥村,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这里有着全省唯一一座华佗庙,还有10座清代士大夫家族所建的官宅民居。

  自2007年,湘桥入选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后,这里迎来了不少参观者,而官宅的建造者,黄金钟与他9个儿子的故事,也因此被津津乐道。

  正因为有古厝,有绿水,龙文区政府也正规划在此建一条独具闽南传统特色的明清水景步行街。

探访

清代士大夫宅第盘踞湘桥数百年

  在湘桥黄氏第26代、漳州退休老教师、知名书法家、龙文区文史专家黄昌的带领下,我们探访了湘桥历史文化名村。

  湘桥历史文化名村,于龙文区蓝田镇的九龙江岸边,北邻国道324线,南临江滨路,东望云洞岩,漳州的重要水系九十九湾在村里迂回流绕,将古村落一剖两半。

  古时,当地人称这段河流为湘水,湘水之上,村人架了一座桥,把溪流两边的村落连为一体,这座桥因此被称为湘桥。传说湘桥的村名就是从此而来。后来桥毁了,湘桥这名字却保留了下来。

  车子沿着规划中的十三号路走到底,右拐直行不远,可以看到一块华佗庙的指示牌,顺着牌子指示,车子驶入九十九湾的东岸。离岸一二十米,华佗庙、大夫第、翰林第等几座明清古建筑一字沿岸排开。离岸更远的村内,还有贡元第、西宗祠堂、进士第等古建筑。

  湘桥古村落共保存有11座明清时期的古厝,其中6座保存较为完整。这些古厝是典型的闽南明清时期官宅民居建筑,每座结构基本相同,或五进、或三进,正屋两旁是两排护厝,大门一关,就是一个独立的城堡。古大厝的建筑风格是闽南传统风格,屋顶歇山式燕尾翘脊、红砖红瓦。

  这里的华佗庙,是全省唯一一座供奉华佗的庙宇。

故事

奉政大夫与九子建10座官宅民居

  除了华佗庙外,其余10座古建筑,都是清代奉政大夫黄金钟和他的9个儿子所建,至今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

  为翰林第保管钥匙的黄老伯是黄氏第26代人,今年已80多岁,他告诉我们一个趣闻。相传,明朝洪武年间,湘桥黄氏的开基祖黄国贤从龙海石美来此谋生,在河边养母鸭。结果养了500只鸭子每天能收回1000个蛋。黄国贤认为此处风水很好,于是在此建厝定居。

  在清朝中期,黄氏家族进入鼎盛时期,跻身士大夫阶层。

  提起黄氏家族的繁荣昌盛,黄金钟是不得不提起的一个人。他是黄氏第16代。黄昌老人告诉我们,据龙溪县志记载,黄金钟大约在雍正初年,出任杭州同知(五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敕封奉政大夫,在家乡建了大夫第。

  黄金钟生了9个儿子,个个有出息,其中4人名字还被记入龙溪县志中。长子黄宏达,是清乾隆七年岁贡,任建阳训导,在大夫第不远处建贡元第。次子黄尚锦,是副贡,历任松溪、同安教谕。四子黄宏遇,清雍正年间任广西州同知,黄宏遇之子黄兰枝,清乾隆年间钦赐翰林院检讨,建翰林第。五子黄天瑞,天资聪颖,30岁就中进士,授刑部主事。漳浦的蔡新与黄天瑞同科,蔡新曾与人说,他不如黄天瑞。只可惜黄天瑞英年早逝,只当了两年官,32岁就过世了。

揭秘

翰林第主人被乾隆破格提拔

  保存下来的10余座宅第,以大夫第和翰林第规模为最大,其中翰林第又最完整。两座建筑均为五进四天井大宅,宽33米,深90米,砖石土木结构。

  黄昌老人说,关于翰林第的主人黄兰枝还有个故事。黄兰枝是个孝子,古时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黄兰枝就一直留在家中奉养双亲,直至他的母亲90岁过世后,也就是乾隆六十年,才去参加举人考试,那时黄兰枝已经70多岁,正好乾隆皇帝也要“退休”,看到黄兰枝70多岁才来考举人,起了怜悯之心,于是大笔一挥,破格提拔黄兰枝为翰林。

  黄兰枝当了十几年官,一直活到90多岁过世。

  黄兰枝的后人,出了不少文人才子。漳州画院首任院长、漳州国画大师黄稷堂,就是黄兰枝的后代。如今在翰林第的最后一进,还留有黄稷堂故居。黄稷堂字尧民,号湘道人,晚号稷翁,他的画风隽永简练、灵性超脱。稷翁与名闻中外的弘一法师交往颇深。法师曾对他的篆刻题词赞曰:“仁者篆刻甚精。”

规划

拟建水景步行街具闽南水乡特色

  湘桥古村落于2007年12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纳入市、区两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文区规划在湘桥建文化旅游区,目前正在招商引资。

  龙文区旅游局局长黄金本表示,湘桥村地处九十九湾入江处,河水绕流村中,村里还保留有明清之际古民居11座,有条件建设一条独具闽南水乡特色的水景步行街。

  根据规划方案,沿九十九湾规划建设中间是两面临水的仿古建筑步行街,四季碧波荡漾,仿古石桥横跨河两岸。街面的低层建筑以闽南地域特色为主要建筑风格。延续闽南传统建筑历史文脉的燕脊、斜坡顶、柱列廊的骑楼古建筑为主调,利用古民居,构筑一幅江南水乡“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商业古街。

  而在东侧将规划一个文化休闲区,主要建设水仙巷、木偶巷、八宝巷、七星博物馆、戏台、龙舟仓库、思祖林、游客服务中心、演艺广场。南部规划一个创意艺术区,主要建有艺术培训街、艺术主题公园、LOFT艺墅、创意市集广场、户外运动基地、运动中心。规划区西北面,以商务为主题,主要建有水仙大厦(地标)、商务群楼。总投资约30亿元。(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黄颖 戴江海 通讯员 张德明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网上找企业老板电话 恐吓索要200万
下一条:爱心助学:就想做个侦查员 19岁女孩儿时梦想越来越近
24小时新闻排行榜